
第三单元《西南情韵-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一、 教学内容: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二、 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坚持活动体验性,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特点。通过教学中“唱、听、看、打、划、演”,等形式使学生从不同的音乐活动中获得多次愉悦的体验。应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性。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接受过视唱、练耳、唱歌、律动、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的学习,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思维活跃,具有独特性。 四、教材背景分析: 《瑶族舞曲》是八年级音乐教材,本课所欣赏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优美,旋律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表达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无比欢乐的心情。全曲分为三大部分,开始由轻柔的拨奏模仿瑶族特有的长鼓敲击声,在长鼓的敲击声中奏出幽静委婉的第一主题,第二部分为抒情的中板,音乐描绘抒情而温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大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五、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能积极地参与相关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知识与技能:感受瑶族民间音乐“瑶不离鼓”、“瑶不离歌”的独特风格;知道长鼓舞是瑶族独具特色的音乐活动。 过程与方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谈论探究相结合,情境创设法、讨论法、体验法、模仿法、演示法。 六、【教学重点】 分段欣赏并结合模唱、律动、引导学生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节拍、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和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比较投入地完整听赏《瑶族舞曲》,感受、体验、理解乐曲蕴含的音乐意境和音乐情绪。 七、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课件、长鼓。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 过程设计说明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快乐有序 放音乐《爱我中华》的片段 1.听音乐进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生问好。 创设优美活泼的音乐氛围,在有序的活动中拉开课堂序幕。 创设情境 兴趣引入 听音乐,回答问题。讲述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听。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儿童年龄特点,又能紧紧围绕乐曲展开教学。 初听乐曲 获得感知 仔细聆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联系教师提出的问题,简要叙述乐曲描述的场景。 利用多媒体放映民族管弦乐曲的图片,让学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活跃思维,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初步感知乐曲,为细听做准备。 直接点题,告诉学生是瑶族舞曲。 创设情境 导入正题 媒体展示瑶族概况配以简要说明。请同学相互交流所了解的知识。 观看图片,聆听讲解。 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瑶族的资料。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意境。使学生能“走进”瑶族,了解民俗风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讨论、交流的环节,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引起兴趣,吸引学生进一步学习。 分段理解 想象创作 1.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音乐。多媒体播放课件。这一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乐器在哪些方面有变化?,再次出现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音乐。这一主题共出现了三次,在速度上与第一主题音乐有什么不同?乐曲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