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99911

3.1.2 排列与排列数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3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399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1.2,排列,列数,教案,格式
  • cover
授课名称 排列与排列数 授课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情景设置等活动,了解并掌握最简单事物的排列。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利用排列的定义判断实际问题是否属于排列的范畴,并通过利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简化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步骤,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简化思想。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排列排列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公式 教学难点 排列问题的理解及排列数公式的灵活使用 教法 本课采用PPT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实际生活有机的融合,让抽象的数学定义形成的过程丰富多元,避免单调枯燥。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公式,教学难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的定义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节课结合教材的编排,采取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领奖站位的问题,从中归纳出共同特征,再进一步概括出本质特征,得出排列的定义,再从排列定义的5个方面多角度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并多次强调一个排列的特点,n个不同的元素,取出m个元素,元素的顺序,奠定学生对排列定义的理解基础,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有规律的展示分步计数原理得到的一长串排列数,为后面水到渠成得到排列数公式作好铺垫,排列数公式的简单应用体现了排列简化步骤的优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排列的必要。 教学过程 复习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两个基本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并掌握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导入新课: 设置两个情景5个问题:情景1,在学校奖学金发放仪式上,校长和两位获得特等奖学金的男女同学合影留念.师生三人站成一排,校长站在中间.问题1:男生在左边和女生在左边是相同的排法吗?问题2:有几种排法?情景2,从甲、乙、丙三名同学中选出2人参加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另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问题1:让你安排这项活动需分几步?它们是什么?问题2:有几种排法?问题3:甲乙和乙甲是相同的排法吗?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发现总结规律,引出新课。讲授新课:一、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定义中需注意的要点:问题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提取元素”;二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因此,排列要完成“一件事情”是“取出m个元素,再按顺序排列”。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①元素相同;②元素的排列顺序相同。研究排列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排列是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部分不同元素,这里既没有重复的元素,又没有重复抽取同一元素的情况。当m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