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11546

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传记类(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662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
  • cover
一、文言文阅读:传记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思道字子行,聪爽俊辩,通悦不羁。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问,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物。齐天保中,《魏史》成,思道多所非毁。由是前后再被笞辱,因而落泊不调。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谜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尝于蓟北,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后为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未几,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等举兵作乱,思道豫焉。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思道罪当斩,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令作露布。援笔立成,文不加点。神举嘉而宥之。后除掌教上士。隋文帝为丞相,迁武阳太守。位下,不得志,为《孤鸿赋》以寄其情。其序曰:“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春。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思道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潼。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世。岁余,奉诏郊劳陈使。顷之,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参内史侍郎事。陈殿定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 (选自《北史·卢思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B.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C.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D.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古时为平民所穿。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必须由嫡长子担任。 C.志学:借指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思道颇有才学,不持操行。他从魏收处借阅奇书,几年间才能和学问都很卓著,但他喜欢轻视和侮辱别人,因对《魏史》多有诋毁,而受到鞭打凌辱。 B.卢思道才气过人,受人称道。文宜帝去世,从当朝文士所写挽歌中择优采用,其他人不过选用了一二首,只有他被选用八首,因此被当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C.卢思道参与作乱,幸得不死。他因母病回乡时遇到祖英伯等人起兵叛乱,便参与其中,获罪当斩,幸而宇文神举听说过他,赞赏他文思敏捷,免除了他的死罪。 D.卢思道仕途不顺,为文寄情。他曾因地位低下不得志,作《孤鸿赋》来寄托不平之情;后又因才高位低,受人欺凌,仕途阻塞,作《劳生论》来指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尝于蓟北,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 (2)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嘉纳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