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432676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6.25、登上月球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0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6.25,教学设计,月球,登上,科学
  • cover
课 题 25.登上月球 课 时 1课时 备课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网络等信息源,能提炼和抓住关键信息,能创造新的信息; 2.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联系;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乐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增强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登月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有关月球的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从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人类幻想登月,到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成功登上了月球,并拍摄了许多照片,可以看到人们探索月球的一步步脚印。我们国家也正在实施“嫦娥计划”对月球进行探索,玉兔号已成功登上月球。同学们,你们知道月球究竟是什么样子吗? 二、交流资料,合作探究 活动一:认识月球的概貌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 生:查资料,请教别人,上网 ...... 师适时评价:学问学问,边学边问。网络资源丰富,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很大方便。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不仅要学会查资料,还要学会分析、整理资料,可以在资料上圈一圈,画一画,同时可以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就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有关月球概貌的问题,每组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之前,老师有几个小提示,谁来读一读? 小组组内交流搜集的信息,并做好记录。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对于他们组讨论的结果,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生:月球和地球的不同点在于月球上没有大气。 生:月球上白天和夜晚气温相差较大。 生:月球上没有液态水。 ...... 师出示视频进行讲解 : (1)月球是个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3)月球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大小不同的环形山;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风、雨,是一个寂静、干旱、黑暗的世界; (6)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当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轻飘飘的; (8)月球上没有植物、动物,没有生命。 活动二:探究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 模拟实验 做法:a.在托盘内放3厘米的细沙,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观察发生的现象; b.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观察现象。 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高度越大,撞出的坑洞越深;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撞出的石洞越大。 3.实验小结: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是流星体撞击月球造成的。 补充材料: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 三、了解人类的探月历程 教师出示视频学习我国的嫦娥计划: 嫦娥计划: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 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地球的技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