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48749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平行线的判定》课件+教案(2课时、4份打包)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10542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打包,4份,2课时,教案,课件,科版
    10.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及基本事实,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性质. 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通过对现实生活模型的观察与抽象,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及基本事实,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 问题:生活中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什么情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下. 【观察思考】 分析:双杠上的两条木杠,黑板的上下两边,把它们看作直线时,都给我们平行直线的形象.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积极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代入感,为讲解新知识做铺垫. 环节二探究新知 【总结】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①“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②“不相交”,就是没有交点. ③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线段. 【做一做】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答案:(1)×;(2)×;(3)×. 解析:(1)、(2)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3)没有弄清两条线段的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合作探究】 如图,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分析:有且只有一条. 画法: ①“一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二靠紧”:把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边; ③“三移动”: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与直线重合的边过已知点; ④“四画线”: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合作探究】 如图,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分析:有且只有一条. 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 【合作探究】 直线b与直线c平行吗? 结论: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几何语言:如果b//a,c//a,那么b//c. 【合作探究】 画平行线时,在三角尺移动的过程中,直尺起着“基准线”的作用. “基准线”与三角尺上边夹角始终不变. 分析: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同样也需要一条“基准线”. 【合作探究】 如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相当于“基准线”)所截. 分析: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 直线AB、CD———被截线 直线EF———截线 问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几个角? 分析:“三线八角” 【合作探究】 观察∠1与∠5的位置关系. 同位角: ①在直线EF的同旁; ②在直线AB、CD的同一侧. 【合作探究】 图中的同位角还有哪些? 图形特征:在形如“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 【合作探究】 观察∠3与∠5的位置关系. 内错角: ①在直线EF两侧; ②在直线AB、CD之间. 【合作探究】 图中的内错角还有哪些? 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 【合作探究】 观察∠4与∠5的位置关系. 同旁内角: ①在直线EF同旁; ②在直线AB、CD之间. 【合作探究】 图中的同旁内角还有哪些? 图形特征:在形如“U”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 【归纳】 归纳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结构特征.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