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 五年级上 冀中的地道战 整体感知 地道战产生的背景: 日军在冀中平原上对我们的人民武装进行“大扫荡”。 地道战产生的目的: 为粉碎敌人的扫荡,地道战应运而生。 复习导入 回顾问题 ①为什么说地道战是个“奇迹”? ②如何利用地道作战 ③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总起句,为下文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做铺垫。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精读第3段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地道的数量多 地道的式样多 地道的范围广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地道有什么作用? 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一百多种”说明了什么? 说明地道的式样多。 分析第4段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告诉了我们什么? 特点:地方隐蔽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说明了什么? 高度适宜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说明了什么? 安全 牢固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我们知道了什么? 地道构造齐全、容量大。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说明了什么? 可短期居住;有隐蔽的气孔,有阳光。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 ——— ——— ——— 陷坑 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如何利用地道作战? 陷坑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警戒 ——— ——— ——— 迷惑洞 ——— ——— 死道 活道 安全 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 ——— 一人把住关口,一万个人都打不进来 自学第6自然段,说说敌人想了哪些方法来破坏地道,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敌 人 火 攻 毒气攻 水 攻 其他毒辣的法子 冀中人民 土和沙来灭火 孑口上装吊板 跟枯井暗沟相连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理解“无线电”和“有线电”。 地道外的信息传递———无线电”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 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 约好了的。 地道内的信息传递———有线电”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这句话中蕴含冀中人民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从总体上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