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81779

期末复习课 专题三 科 技 文 化 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6930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期末,复习,专题,学案,学生,教师
    专题三 科 技 文 化  主题一 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 1.甲骨文、青铜器、都江堰 成就 概  况 甲骨文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 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周时期得到高度发展,采用“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老子和孔子 项目 老子 孔子 地位 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 顺应自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 经典 《老子》(《道德经》) 《论语》 3.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礼治”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题二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 1.科技 领域 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成就(贡献) 造纸术 蔡伦 东汉中期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医学 张仲景 东汉末年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被称为“医圣”;发展“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医学 华佗 东汉末年 “麻沸散”和五禽戏 史学 司马迁 汉武帝时期 (西汉) 《史记》,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宗教 宗教 人物 创立时间 诞生地 教义(或派别) 传播 道教 张角、张陵 东汉末年 中国 太平道、 五斗米道 受到下层 群众的信奉 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公元前 6世纪 古印度 众生平等 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主题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领域 人物 生活年代 主 要 贡 献 数学 祖冲之 南北朝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农学 贾思勰 北朝 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 南北朝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西周利簋(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的特点是( D ) A.工艺高超 B.制作精美 C.种类多,规模大 D.具有史料价值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故利簋可以用来印证武王伐纣。材料说明青铜器的特点是具有史料价值。 2.(2021·河南中考)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A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劓、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王”“臣”可知,当时社会已经有了统治阶级,根据“劓”“刖”可知,当时还有维护统治的刑罚,故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3.(2021·陕西中考)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解析: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4.(2022·深圳宝安期中)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