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1张PPT。坚持与完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分析华南师范大学 吴少荣 原稿的名称为“总则”现改为“前言”。 前言增写“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个内容。现分述如下: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完善。 原稿: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现改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一、课程性质的修订情况①课程基础是初中学生生活; ②课程根本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 ③课程类型是综合性课程; ④课程性质是德育课程。 这就明确:①思想性。删去原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人文性。增加“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的提法。 ③实践性。删去原稿的前半部分,使之更精当。进一步明确指出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2、课程特点的表述更精练、准确④综合性。对原稿改写并有新提法,即“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首次列入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课程特点的表述更精练、准确1、理念的第一点 删除原稿中关于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并将“做负责任公民”修改为“做合格公民”。与此同时,指出本课程在一些具体方面的任务,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等。 2、理念的第二点 在保留原稿基础上新增加“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的提法。这意味着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有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情况3、理念的第三点 在原稿基础作修改,提出的新观点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 二、课程基本理念的修订情况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主要对设计思路作更科学表述。 原表述为:“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 现改为“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修改情况改变原稿对课程目标区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的写法。 改写为简洁的导言和几个具体的目标要求。 导言明确了做好人与好公民的要求。其表述是“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具体的目标要求分述如下: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1、压缩分量,从七条要求减为六条。 2、增加:“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和“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 3、改写:如关于情感、价值观的表述,采用“感受”“养成”“形成”“树立”等提法,使之更准确、贴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修订情况1、顺序调整,使之更科学;提出掌握相关问题对应的“方法”要求。 2、增加“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的要求。 3、增加“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的要求。 4、新增“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5、新增“学习运用法律维护他人、国家和社会合法权益”的要求。 二、“能力”部分修订情况1、量的变化。从原来四条,增加为五条。新增的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即面临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