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莲船》 教材分析:让孩子们在亲切的家乡旋律中感受乡音。《采莲船》是湖北人喜爱的民间歌舞节目,每逢春节或元宵节,就扎起采莲船,向大家拜年祝贺。划船表演者通常是3个人(包括划船的老公公、船中坐的姑娘、船尾拿着扇子的老婆婆,做滑稽动作逗趣),表演时边唱边舞,一人领来众人和,加上喜庆锣鼓,非常热闹(多为划船领唱者的即兴创作)。拜年调的曲子很有风趣,形式非常活泼,属湖北民间歌舞曲。节奏生动活泼,加上衬词“哟哟”、“划着”等,增强了趣味性,表现了人们拜年祝福的欢乐情绪。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歌舞《采莲船》,让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 2、了解《采莲船》的演唱形式和表演风格。 3、指导学生演唱新歌词和划船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采莲船》 2、了解湖北地区的民间风俗文化 教学难点: 1、体会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2、在歌曲中体会湖北民间风俗的文化特点,并积极进行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锣、扇,船桨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有特色的歌曲,您们听一听歌曲里都说了些什么?(初听歌曲)同时看老师手上这件衣服和这首歌曲在什么节日里最合适?(师穿上衣服随乐表演与学生交流) 师:老师刚刚表演的是湖北地区拜年时最热闹的一项表演活动--采莲船,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二、采莲船的由来 1、采莲船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元宵节里人们会玩采莲船呢?说起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师讲解采莲船的由来) 从前,洛阳河上有座桥年久失修。有钱人宁可花天酒地,都不肯施舍些钱财修桥。一日,洛水上面来了一只采莲的船,船舱有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同船的艄婆说;列位君子!我们是由南海来的。我这女儿尚未许配人家,她一心要寻找与她有缘份之人,今日特来相会。恭请各位公子,阔少爷,不惜金银,投递我的女儿。若有人投中其身者,即为如意郎君;投不中者,金银概不退回,休怪!说罢,将船移近南岸,一字摆开,女子站在船舱,待这班公子少爷投递金银。一霎间,岸边人挤人,大家争先投银,闹得不可开交。接连几日,采莲船天天在此等人投钱。到了第七日,采莲船来到河心,年轻美貌女子开口言道;吾乃南海观音菩萨,得知洛阳桥被洪水冲垮,行人不便,故施此计,筹备资金,供建桥使用。后来人们为了感谢观音菩萨给人们降福,便在春节、元宵节以采莲船的方式来感谢她。 2、介绍采莲船 师:采莲船最先流传于湖北仙桃洪湖,每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人们就邀上三至七人组建一个采莲船队,敲锣打鼓的沿街串乡拜年,它的外形模仿船的造型,船头船尾都用彩色绸带封好,船中间留空,船底用绿色绸带,船顶扎成翘四角的形状。土家族人视天上的龙为吉祥,所以采莲船也叫彩龙船,意寓给乡亲们带来吉祥。 师:采莲船,又叫“划彩船、跑旱船”,船中由一少女扮成采莲女化好妆,穿上彩衣,一手拿手帕,一手扶船栏,如坐船姿势。船头有一男子扮成梢公撑篙,一手拿竹篙,一手牵引彩船跑圆场或作荡船状,船尾加一丑角,名为“梢婆子”,手握破蒲扇随船而行,还配有敲锣打鼓、拉琴等。 三、初步体验、感受歌曲 1、播放《采莲船》视频,初步感受采莲船表演形式 2、师生交流观看体验,有哪些角色,动作要领分别是什么?哪些乐器?角色:幺妹、艄公、梢婆子;乐器:锣、鼓 幺妹动作:双手一前一后,随着节奏一拍前一拍后扭动肩膀。 艄公动作:是双手平放前面,随节奏一拍向前推,一拍向后拉。 梢婆子动作:拿着蒲扇,扭着身子与幺妹艄公配合,做滑稽动作。 3、拿出铅笔,把有打击乐器伴奏的地方划上记号,然后用声势动作进行模仿,锣(拍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