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课改版七下 第六章第四节呼吸与呼吸作用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 1. 蚯蚓一般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会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 土壤中缺乏蚯蚓的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 蚯蚓喜欢雨后晒太阳 D. 蚯蚓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2. 为了应对战争或自然灾害的发生,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粮食储备,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 年,稻谷和玉米 年。超过规定年限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原因是 A. 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 B. 种子进入休眠期而无法播种 C. 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种子已经完全腐烂、霉变,不能食用 3. 我们的生命活动时刻需要氧气的供应,氧气的作用是 A. 支撑组织细胞的结构 B. 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将食物消化分解 D. 降低身体的温度 4. “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潍坊的萝卜皮”,潍坊萝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 。关于萝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萝卜的可食用部分是它的根 B. 一般萝卜的根部的所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C. 若在夜间适当降低种植萝卜的大棚内温度,可以提高萝卜产量 D. 萝卜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下贮存,可以保持其口感 5. 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 A. 低温、干燥 B. 低温、潮湿 C. 高温、干燥 D. 高温、潮湿 6.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青蛙特征的是 A.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 B. 身体和四肢均分节 C. 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D.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7. 有关“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分析,错误的是 A. 选用的食物必须是容易燃烧的 B. 必须在食物完全燃烧尽时读数 C. 能量的测定值等于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际值 D. 为减少误差,需要做重复实验 8. 鸟类的双重呼吸指的是 A. 用皮肤和肺呼吸 B.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呼吸 C. 用气囊和肺呼吸 D. 吸气和呼气时肺都进行气体交换 9. 刚采摘的嫩玉米如果未及时食用,几天后甜度会降低,主要原因是玉米种子进行 A. 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B. 呼吸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C. 光合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D. 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 10.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某同学想“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下列哪种食物最适合作为实验材料 A. 红薯片 B. 花生米 C. 脱水菠菜 D. 牛奶 11. 以下生产、生活实例所应用的生物学原理,不是通过降低呼吸作用来实现的是 A. 夜间降低温室大棚的温度,利于增产 B. 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贮藏水果、蔬菜 C. 将粮食晒干后入库,可延长贮藏时间 D. 向水中通入氧气,增加活鱼运输距离 12. 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3. 下图为利用银边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过程简图,① ⑦表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请回答下列各题。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在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 A.去除叶片叶绿素 B.利于吸收氧气 C.消耗原有有机物 D.利于蒸腾作用 (2)步骤④所示为脱色处理,其中大烧杯和小烧杯中加入的液体分别为 。 A.都为清水 B.清水和酒精 C.都为酒精 D.酒精和清水 (3)步骤⑦滴加碘液后变蓝的部分为 。 A. 银边部分 B. 遮光部分 C. 未遮光部分 D.都变蓝 答案 1. B 【解析】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雨后土壤颗粒之间缺乏空气(氧气),所以蚯蚓只能运动到地面上进行呼吸。 2. C 【解析】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 年,稻谷和玉米 年。超过规定年限后,由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 3. B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氧气的作用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