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演唱组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湘版教材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班级演唱组合》,本单元的主题是“班级演唱组合”。让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了解“组合演唱”这种声乐表现形式,并尝试用“组合演唱”的形式表现歌曲,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单元包括四个板块:“欣赏”、“演唱”、“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本节课为该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能根据歌曲《青春舞曲》的风格特点,采用组合演唱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歌曲,并能够分声部表现合唱练习《铃儿响叮当》,做到两声部的声音均衡、和谐、统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能初步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又在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学生在演唱与表现歌曲《青春舞曲》和二声部合唱《铃儿响叮当》时,部分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所以,在“班级演唱组合”准备与展示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及自信心是本节课的核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能大胆地参与音乐活动,采用组合演唱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歌曲,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当众演唱歌曲,进而充分感受演唱组合的艺术魅力。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分声部表现合唱练习《铃儿响叮当》,做到两声部的声音均衡、和谐、统一。 2、通过不同演唱组合的形式来演绎歌曲《铃儿响叮当》。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两个不同的演唱组合演绎《青春舞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演唱形式的艺术表现特点,充分感受组合演唱的艺术魅力。 2、能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采用组合演唱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帮助学生克服羞涩情绪,积极地参与歌曲表现并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克服心理恐惧,有表情地演唱所学歌曲。 教学难点 能够分声部演唱合唱练习《铃儿响叮当》,做到两声部的声音均衡、和谐、统一。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演唱组合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设计 新课标中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使学生与音乐生活密切相联系,体验、感受、和享受音乐的美”。“班级演唱组合”是以组合演唱的形式,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演唱组合,先进行演唱排练,再展示演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中,都是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配角。因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在上节课已了解过关于演唱组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且已学唱了歌曲《青春舞曲》。本节课学生将以两个不同形式的演唱组合对《青春舞曲》进行展示,并学唱二声部合唱练习曲《铃儿响叮当》,最后让两组学生参与到为这首乐曲伴奏的创编表演中,让他们真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并表现作品。 教学方法主要以讨欣赏法、演唱法、讲授法、视听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为主等。 多媒体资源使用说明 希沃白板软件 微课 钢琴HD软件 iPad平板电脑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微课的形式巩固复习《班级演唱组合》的类型,学生用钢琴HD软件自学《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声部,同时还用到了希沃软件工具栏中的书写笔、闹钟等。最后用了平板电脑去为学生记录他们在表演中的精彩瞬间并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大屏幕中反馈给学生。 教学用具 音频资料、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ipad。 教学流程: 一、微课导入 《班级演唱组合》类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班级演唱组合的几种类型,下面我们通过微课的形式,再一次了解一下 (生观看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班级演唱组合的三种类型。) 二、分享展示 《青春舞曲》 师:巩固完班级演唱组合的三种类型。在上节课学习了歌曲《青春舞曲》,我们让两个组合的同学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