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乃哟乃》课标分析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乃哟乃》教材分析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湖南文艺-出卷网-小学音乐上册第三课的一首土家族儿童歌曲,四二拍子,简短的土家族民歌,全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乃哟乃》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因此教学时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心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乃哟乃》课堂检测 一、检测学生是否对所学歌曲感兴趣,对音乐一科感兴趣。 二、检测学生是否自觉遵守音乐课堂纪律。 三、检测学生能否自觉参加演唱、拍节奏、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表演等音乐活动。 四、检测学生是否对某些音符和旋律唱准确。 五、邀请家人下节课一起到土家族跟土家族小朋友过社巴节了解那里的民俗文化。 《乃哟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乃哟乃》,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充分表现歌曲。 2.学会跳简单的摆手舞,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3.能积极与同学合作参与表现歌曲《乃哟乃》系列编创活动,并从中体验到乐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因此教学时要时不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醒那些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心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 教学重点: 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学过程: 导入: 1.唱一唱。 (出示“do mi sol”三个音。)(出示课件) 学生跟琴唱“do(1),mi(3),sol(5)”。 2.游戏———即兴演唱旋律。 (1)师:老师这里有一小节固定节奏“XX X|”,(同学们试着跟老师拍一拍。)请你们用这个固定节奏型,将“1 3 5”这三个音随意组合。(板书) (2)教师弹奏学生随意组合的旋律。 (3)同学们加动作演唱随意组合的旋律。 学习歌曲《乃哟乃》: 师:通过这个游戏,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音,却能通过各种组合,变成很好听的旋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首歌曲,它就是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土家族歌曲《乃哟乃》(教师板书) 1.唱旋律。 (1)学生跟着琴声一起唱“135”三个音并做手势。 (2)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的卡片,唱一遍,边唱边做手势,然后我们跟琴把音唱准。(出示卡片) (3)下面我们接龙唱,当老师出示卡片,同学们就一起唱“5 3 1”,并且记住它出现的次数。 (4)说说“5 3 1”出现的次数。 2、听全曲熟悉歌词(出示课件) 师:听完这首歌,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并了解“乃哟乃”的意思。(引出土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他们在唱歌跳舞时会邀请客人参加,他们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