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60911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954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袁隆平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以艰苦劳动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精神。 素养目标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 年世界粮食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81 年,我国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研究小组。 1995 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 年2 月19 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 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 年2 月22 日,《科技日报》记者沈英甲发表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是个神话。“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走 近 人 物 展 我6岁时在武汉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人 生 经 历 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东西。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展 作者简介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等。 题目解说 本文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为虚,“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契合了袁隆平数十年追求的梦,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为实,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其所获得的荣誉。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① 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 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 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知识卡片 阅读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概括袁隆平精神。并在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