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61696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共2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34023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生物,运输,26张,胞吐,胞吞,主动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二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及其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掌握胞吞、胞吐的过程和特点。 理解主动运输及胞吞、胞吐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阐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结构的关系。 科学思维:结合图示和图表,掌握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意义,提升比较归纳能力。 生命观念:通过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结构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社会责任:能运用物质跨膜运输的原理解释施肥“烧苗”及宣传合理施肥的道理。 问题探讨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 讨论: 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通过被动运输吗? 2.联想逆水行舟的情形,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否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3.这在各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中是特例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性? 不是 需要 普遍性 许多物质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 例如,①小肠液中氨基酸、葡萄糖的浓度远远低于它们在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浓度,但它们仍然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②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 ③轮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 水环境高63倍。 4.举例: ②需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③需要消耗能量 1.定义: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3.特点: 一、主动运输 ①逆浓度梯度运输 K+、Ca2+、Na+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2.运输方向: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 5.意义(课本P70):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活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6.影响因素: 物质的浓度、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能量(O2浓度、温度等) 7.载体蛋白的特点 ①具有特异性(或专一性); ②与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结合; ③转运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运输前和运输后结构不变; ④具有饱和性; ⑤可重复利用。 载体(细胞膜的蛋白质) 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达到饱和时,物质的运输速度不再随浓度或氧分压的增加而增加。 ①不同物质运输所需载体不同。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与一种或一类的离子或分子结合,转运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②不同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特异性或专一性 饱和性: 学以致用 肺 黏液阻塞了气道 囊性纤维化病主要源于患者转运氯离子的CFTR蛋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黏液增多,易发细菌感染。 CFTR蛋白运输氯离子时消耗ATP,因此曾被认作是介导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后研究发现CFTR是通道蛋白,其并不与氯离子结合,ATP作用是改变CFTR的构象,使CFTR在“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影响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差(动力)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差、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能量(O2浓度、温度等) 少数水分子、气体(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二醇、苯等) 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胞、多数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肾小球对水分的滤过等)、Na+借助Na+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K+借助K+通道蛋白从神经细胞排出。 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机盐离子(一般情况下) (2)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判断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 (1)据分子大小判断: 注意:主动运输也可出现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的现象,如饭后,小肠内葡萄糖的浓度比小肠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