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72044

高中语文 1.2当仁,不让于师(含解析)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93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当仁,不让,于师,解析
  • cover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lùn)  诋毁(dǐ)   绥之斯来(suí) B.喟然(kuì) 弦歌(xuán) 诲人不倦(huì) C.莞尔(wǎn) 饥馑(jǐn) 偃仰啸歌(yǎn) D.恸哭(tònɡ) 户牖(yǒu) 千乘之国(ché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钻:钻研。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以为:认为。 B.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诸:诸位,各位。 小人学道则易使 小人:地位低的人。 C.予所否者,天厌之 厌:满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然:一步一步 有次序地。 D.噫!天丧予 丧:使……丧。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君子:德行高的人。 3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B.博我以文 C.如会同,端章甫 D.风乎舞雩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 A.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贤哉,回也 D.亡之,命矣夫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 如五六十 如:如果。 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何伤乎 伤:妨碍。 C.吾与点也 与:赞许。 如会同 会:诸侯会盟。 D.其言不让 让:谦让。 孰能为之大 孰:谁。 6下列“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停止)也 C.为国以(因为)礼 D.加之以(用)师旅 7补充下列省略句所省略的内容。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非曰能之,愿学焉。 8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 ”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 孔子曰:“虽然,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