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86289

10.2 师说 课件(50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90238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师说,课件,5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他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等名言。 根据线索说出一个人名 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被人誉为“韩潮苏海”。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师 说 韩愈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2. 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重点) (难点) 走进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谥号文。 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古文” ,是韩愈提出来的,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走进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谥号文。 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古文” ,是韩愈提出来的,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时代背景 文体知识 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 句读 或不焉 经传 从师 读书 不能 传道 从容 老聃 蟠 苌弘 近谀 作师说以贻之 郯子 乐 dòu fǒu zhuàn cóng dú bù chuán cóng dān pán cháng yí tán yuè yú 文体知识 读准字音 文体知识 整体感知 “余嘉其(李蟠)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 韩愈写作此文的目的是? 耻师之风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 韩愈写此文,目的在于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文体知识 文本分析 研读第一自然段 古:求学的人 今:有学问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所以: 1、表示“‥‥‥的原因”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表示“用来 ‥‥‥的”。 例: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文体知识 文本分析 研读第一自然段 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 受:通“授”,传授。 业:学业。 惑:疑难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文体知识 文本分析 研读第一自然段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动词,懂得,明白。 之:代词,代道理,知识。 孰:谁,疑问代词。 从:动词,跟随,追随。 其:那些,指示代词。 为:成为 解:理解。 文体知识 文本分析 研读第一自然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