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8887

浙江省茅盾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1528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浙江省,茅盾,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
  • cover
考生须知:本考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卷,其中试卷I为所有考生必做,试卷II实验班考生必做,择优班考生选做,重点班考生不做。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u:64 Fe:56 Na:23 S:32 试 卷 I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氧化钙溶于水 3.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1/2 O2(g) = H2O(g) ; △H=a kJ/mol H2(g)+ 1/2 O2(g) =H2O(l) ; △H=b kJ/mol 2 H2(g)+ O2(g) =2 H2O(l) ; △H=c kJ/mol 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 a、b和c均为正值 C.反应热的关系:a=b D.反应热的关系:2b=c 4.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5.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就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从而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l) C(s)+1/2O2(g)=CO(g) △H =△H1 (2) =2H2O(g) △H=△H2 由此可知 C(s)+ H2O(g) == CO(g) + H2(g) ΔH3 。则 ΔH3等于 ( ) A.△H1 -△H2 B.△H1 -△H2 C.2△H1 -△H2 D.△H2 - △H1 7.打开右图所示装置中的止水夹,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B.试管内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C.铁丝网的表面产生锈迹 D.烧杯内溶液变红色 8.SF6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 3F2(g) = SF6(g) ΔH= -1220 kJ/mol。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160 kJ,则断裂1mol S—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 ) A.330 kJ    B.276.67 kJ   C.130 kJ       D.76.67 kJ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 HBr+HBrO 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B.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 ΔH<0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ΔH<0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10.T K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Cl2,反应COCl2(g)Cl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s 0 2 4 6 8 n(Cl2) / mol 0 0.16 0.19 0. 20 0.20 A.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CO)= 0.080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 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T 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 mol COCl2、0.10 mol Cl2和0.10 mol CO,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T 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Cl2 和0.9 mol 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大于80% 1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