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91876

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课件(28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017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一、郭沫若先生的生平与文学活动 郭沫若:(1892———1978) 1918年开始写诗。1919年《学灯》上发表诗作。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建立了创造社。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0年。 1937年归国参加抗战,领导抗日文化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并历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郭沫若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 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 1923年出版诗集《星空》 1926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 另有《前茅》、《战声集》、《恢复》、《百花齐放》、《沫若诗词选》、《新华颂》等。 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因此,《女神》可以说是郭沫若最早的诗歌集。作品中最早的大约写于1916年。还有一部分写于1923年,决大部分写于1919年和1920年两年间。  《女神》以崭新的思想内容、豪放的自由诗体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诗集开创了新的诗风,为自由体诗开拓了新的天地。作品中还充分表达了郭沫若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他否定世间一切的传统偶像,摧毁封建的精神枷锁,以获得彻底解放。此外,作品中所表现的“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宏大风格是相适应的,且形式上是自由的。 一、朗读本诗,感受本诗形式上的特点。 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郭沫若《论诗三扎》) 二、反复诵读,展开想象,以图画的方式表现诗歌内容 提示:注意标题和诗中出现的意象 三、结合意象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唤,想象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的含义 这既是诗人在面对壮阔的海洋时感叹自然界的伟力,也是感叹宇宙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不断更新、不断向上。在诗人眼中,这包含巨大破坏力与创造力的洪涛也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它正冲决旧文化、旧思想,创造出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抒情方式 直抒胸意 情绪的世界便是一个波动的世界,节奏的世界。 (郭沫若《文学的本质》) 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 一是诗境想象的奇特。 二是直抒胸意的特色。 三是语言生动。 艺术特征 :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民主战士。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