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27506

6.3 焦耳定律 课件 2022-2023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共3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35768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焦耳,定律,课件,2022-2023,学年,教科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了解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大小的关系,学习控制变量法,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的关系,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的。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时,灯丝变得灼热而发光,这种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如图所示,将钉子垂直穿过橡皮塞瓶盖,选一条金属丝,两端分别绕在钉子的尖端,装好后放入玻璃瓶内。 如图所示,钉子之间的细金属丝就如同电灯泡的灯丝。当电流通过时,金属丝迅速发热并变红,当很快就烧掉了。 换用不同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金属丝,接通电源,观察现象。在这短暂的时间内,你经历了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 我发现亮度不同的灯泡,灯丝的粗细不同。 长度不同、粗细不同的灯丝,电阻不同。 猜想:看来灯泡的热效应跟灯丝的电阻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自制3个如图所示的“灯泡”,其金属丝分别选用电阻值相同的镍铬合金丝2条和电阻值不同的镍铬合金丝1条。 R1 R2 R1 自瓶盖中间打一孔,插入带有红色液柱的细玻璃管,给金属丝通电,观察玻璃管中红色液柱的上升情况,就可以比较电流通过镍铬合金丝产生的热量。 R1 R2 R1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取三个“灯泡”的电阻为R1、R2和R1,我们分两步进行实验: S E R1 R2 P 1.将R1和R2串联,观察电流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S E R1 R2 P 1.将R1和R2串联,观察电流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串联时,电阻大的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快。 S E R1 R2 P 1.将R1和R2串联,观察电流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串联时,通电时间相等,电流大小相等,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多。 2.将R1和R2并联,电阻相同时,观察电流不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联时,电流大的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上升快。 S E R1 R1 P 2.将R1和R2并联,电阻相同时,观察电流不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并联时,通电时间相等,电阻相等,电流大的产生的热量多。 S E R1 R1 P 分析与论证:实验表明:在相等时间内,电流相同时,电阻较大的导体比电阻较小的导体产生的热量多;电阻相同时,电流较大的电阻比电流较小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S E R1 R2 P 分析与论证:实验表明:在相等时间内,电流相同时,电阻较大的导体比电阻较小的导体产生的热量多;电阻相同时,电流较大的电阻比电流较小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从能量角度来说,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用电功关系进行理论证明。 如图所示,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电能转化内能的过程,是用电器做功的过程,即Q=W。 依欧姆定律得U=IR, 电功W=UIt=IR×It =I2Rt,所以电热Q=I2Rt。 S E R1 R2 P 英国物理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于1840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公式表述:Q=I2Rt。 单位:热量Q单位焦(J) 电流I单位安(A) 电阻R单位欧(Ω) 1焦=1瓦 秒,1J=1W s=1V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