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3231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综合复习与测试题(一)(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62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word,测试题,复习,综合,期中
  • cover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期中综合复习与测试题(一) 满分:60分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 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不符合的是( ) A. 会用火,能保存 B. 头盖骨,猿特征 C.打石器,过群居 D.会磨光,能钻孔 3.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人类已经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4.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蠃政②盘庚③秦孝公④周武王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 ④③②① 5.“一言九鼎”“钟鸣鼎食”都是有关鼎的成语。研究商周时期的鼎的数量和重量,我们不能分析得出的信息是( ) A.权力的大小 B. 财富的多少 C. 王朝的更迭 D.地位的高低 6.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不断争战,其主要目的是( ) A.尊崇周天子 B.争霸中原,号令诸侯 C.吞并其他诸侯国 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 7.“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郑国渠 B. 都江堰 C.灵渠 D. 江南河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孟子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开始建立于( ) A.战国末期 B.秦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10.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B.起义军一直打到咸阳附近 C.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体现了革命首创精神 二、归纳列举题(共15 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4分) (1)西周的建立者——— (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3)秦朝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 (4)战国时期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4分) (1)西周的都城——— (2)秦国的都城——— (3)秦朝疆域西至——— (4)河姆渡遗址处于现今——— 13.列举商朝至秦末出现的不同文字。(4分) 14.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3分) (1)掌握磨制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 (2)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末祁,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 材料中“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说明神农氏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1分)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请根据所学举出这时期的原始居民的两个代表。(3分) (3) 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举例说明。(2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商汤 材料二: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 吾太公望子久矣。 ———周文王 (1) 材料一出自商汤之口,他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 材料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2分) (2) 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周文王怎样的心情 得到“圣人适周”后,周有了怎样的发展 (2分) (3)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 (4) 以上内容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