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走 下 神 坛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教学目标 了解何为“文艺复兴”?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主要特点; 能够运用所学美术知识,从各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 何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但文艺复兴不仅仅是简单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再现,更重要的是这一复兴将人类科学精神与创造才能结合起来,开启了整个欧洲的近现代文明。它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这一伟大的复兴始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其中心,艺术家创造了许多歌颂人、歌颂生活和自然的画卷,他们或借圣经题材,或神化题材,或直接面对现实来表现对生活的乐观与信心。 在神学权威的笼罩下,欧洲中世纪艺术大都服务于宗教,宣传教义。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走下神坛,汲取古典精髓,注入人文精神,表现人的世俗生活,开创并完善了一种反神学权威,反封建特权的视觉语言。 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 主要艺术特征 哀 悼 基 督 中世纪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木板蛋彩)约1280 (拜占庭) 椅中圣母 拉斐尔(油画)约1514(意大利) 思考·讨论 同样是描绘圣母和圣婴,《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与《椅中圣母》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各自的特点)? 试归纳结果,从画面的明暗、构图、色彩、表情、动态等方面进行比较 弯曲王座上的圣母和圣婴 整体画画较暗,人物形象平面化,严谨、金色、暗红色、黑色,对比不强烈,圣母容貌肃穆,圣婴老成、肃穆,正襟危坐,高高在上。 椅中圣母 光影感非常强,有立体感,明暗对比强烈,圆形构图打破死板,不呆板,红黄蓝三原色,艳丽华贵,对比强烈,温柔、可爱、神态柔和,充满青春活力,有亲切感。 “圣母子”的演变 欧洲是宗教的大洲,中世纪是教会的世纪,所以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圣母像慈祥,美丽,像人不像神,表现了人性的美好,所以广为流行。从微观的角度看,艺术家也信奉宗教,所以赞美人性,赞美母爱。赞美人的美丽,圣母像是最好的题材。 小结: 宗教对美术作品的影响深远,人们对宗教的追求变化会导致艺术作品风格的改变。 乔托(意大利) 欧洲绘画之父 其代表作有 《犹大之吻》 犹大之吻 (湿壁画)约1305 《逃往埃及》 《哀悼耶稣》 《宝座圣母像》 乔托(1266 1337) 意大利 “欧洲绘画之父” 注重空间的深远关系,以及人物的立体表现,其艺术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文艺复兴的四个阶段: (1)14世纪初是一个“原始文艺复兴”阶段,又称开端期; (2)14 15世纪上半期为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 (3)15 16世纪上半期为盛期,又称成熟期、高峰期; (4)16世纪下半期 17世纪上半期为晚期。 文艺复兴“三杰”(盛期)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达·芬奇(意大利) 达·芬奇做了大量的写生练习,并注重对人体比例、结构以及透视等的研究。其作品流露着艺术家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蒙娜丽莎》(油画) 思考·练习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蒙娜丽莎》的构图和透视有什么特点? 改变了以往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人物形象更显得端庄、稳重。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故而他的作品更能充分展示人体的力量之美。 《大卫》(雕塑) 随着文艺复兴的推进,一些艺术家以理性为准绳,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权威,运用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创作出人物形象更趋真是完美,刻画的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