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43761

2.4《致云雀》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16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致云雀,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2019
  • cover
课 题 致云雀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 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 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内涵以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20年7月,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一位英国诗人沿着乡间小路,在流萤闪烁的灌木篱笆之间散步,忽然听到了云雀婉转的鸣叫,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歌,两年以后,诗人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人世,他的这首诗歌被后人称之为他最美丽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歌就是《致云雀》,这位诗人就是雪莱。 二、走进作者 珀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主要成就反映在四个方面:创作了大量的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如《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构想了理想社会的雏形;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的独立;预言希腊的独立。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 解题 “致云雀”中的“致”是“送给”的意思,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形状有些像麻雀,栖息于荒野草原之中。天性喜爱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起直上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在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坛中,云雀是诗人们最爱吟咏的题材之一。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诗歌 学习任务: 整首诗共21节,通读全诗,根据诗人的描写重点,请画出全诗的结构图(思维导图) 明确;(不做硬性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部分(1~2节):总写云雀的高飞欢唱。 第二部分(3~12节):极力赞美云雀个歌声的美好。 第三部分(13~16节):探讨云雀歌声美的根源。 第四部分(17~20节):将云雀与人类比较,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 第五部分(21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 五 文本探究 1选读品味 学生代表朗读8-12小节 学习任务: 雪莱把云雀比喻成了四中完全不同的喻体,让这个意象有了四种不同的特征。请找出诗人把云雀分 别比喻成了什么,以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明确: 把云雀比作诗人, 相似点:有思想,可以唤醒民众的共情 把云雀比作少女,相似点:甜美深情 把云雀比作萤火虫,相似点:传播光明 把云雀比作玫瑰,相似点:即使遭遇挫折,却更加强大 云雀意象的特征:有思想和深情,在黑暗中传播光明,遭遇困顿却愈加强大。 这四个比喻,恰恰增加了云雀意象特征的丰富性。 除了比喻,作者还大量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云雀的形象? 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作答 明确:对比 7、12、13、14、17、(18、19)20 云雀只是一种体型很小的鸟,在常人眼中貌不惊人,而在雪莱眼中,这不起眼的小鸟拥有了神奇的 力量,它是有着酣畅淋漓乐音的精灵、是能唤醒普天下同情的诗人、是为爱所苦的少女、是传播晶莹流 光的萤火虫、是馥郁芳菲使人沉醉的玫瑰。云雀的叫声是胜过霓虹美雨的乐曲甘霖,比春雨洒落花蕾苏 醒的声息更清新明朗欢悦,比爱情或醇酒的颂歌更加神圣欢乐,比婚礼的合唱凯旋的欢歌更有内涵,比 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雪莱说诗歌是想象的表现。在《致云雀》中,他把想象发挥到了极致。 2 浪漫主义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抒情歌谣集>序》 3 主题探讨 (1) 在作者看来,云雀如此欢乐,歌声如此美好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是对同类的爱 对人类的爱和对自然的爱是雪莱思想的核心,把握了爱,也就把握了他诗歌创作的灵魂。 补充《心之灵》--雪莱 背景介绍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是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沦落街头。严重的经济危机是人民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