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60169

高中班会 专题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年龄段的设计内容 课件 (33张PPT)

日期:2024-06-27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3118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PPT,33张,课件,内容,设计
  • cover
(课件网) 专题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年龄段的设计内容(高中段) 【高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纲要》指出,高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据此,本专题从完善自我、应对学习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完善自我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躯体、生理、心理、行为以及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是知、情、意三方面的统一。其中,自我认识是最基础的一部分,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的人”的问题;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豪、责任感等;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主动性、自觉性的行为,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提升等,以控制、激励自己为“成为理想的人”而做出选择、改变和努力等。 (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高中生渴望认识自己,十分关注自己,关注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从这些关系中进一步认识自我。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外部的信息能够批判性地接受。但他们在自我意识形成、确立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有的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有的患得患失、过度敏感、依赖他人的评价,这些都不利于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自我认知与自我体验决定着自我控制,引导学生通过选择认知角度、转变认知观念来感受积极的自我,从而悦纳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积极的自我概念。 (二)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不平衡性。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不同步,使得高中生在面对繁重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生活世界的压力、自我发展的压力时,由于心理需求和能力提升的不同步而使学生在现实问题面前产生挫败感及焦虑感,容易引发一些情绪行为问题,主要有焦虑、自责、低成就感、过分自尊、叛逆等。 2.矛盾性。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生理需求与道德法规要求的矛盾,物质需要与经济地位的矛盾,交友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以及知与行的矛盾等,如果不能得到妥当处理,就会产生冲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自主性。 高中生开始从父母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渴望独立,也要求独立,开始拥有成人感,希望能够像成人一样安排和处理自己的事情。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表现自己的力量和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却与成年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会遇到种种困惑。 (三)指导高中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我 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确立适合的目标与期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努力发展潜能。 1.全面地认识自己。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