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60175

专题十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见的心理问题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0330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专题,十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见
  • cover
(课件网) 专题十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常见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的主流,但心理行为问题也不可忽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许多种分类,这里仅介绍常见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情绪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行为问题主要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攻击性行为等。 1.焦虑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大多是因为遭遇到威胁和内心冲突而引起的,不过这些威胁的想象成分般多于真实成分,焦虑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胁的严重性。它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病态的;它可以是偶尔发生的,也可以是持续存在的。 焦虑与焦虑症是不是一回事?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在临床心理学中,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焦虑状态。 焦虑称为正常焦虑情绪状态,它的定义如前所说,是一种预期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是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经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经历和体验。 焦虑症称为病理性焦虑状态,与正常焦虑状态不同,常常会对未来并不存在的某种威胁或危险,做出无现实根据的过度紧张和恐惧反应,有时甚至有终日或发作性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焦虑症持续时间很长,如不积极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难以痊愈。 青少年的焦虑大多是非病理性焦虑,一般的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都属于正常焦虑状态。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不是由于个体内部深层的人格障碍造成的,而是源于他们受到外界的压力太大,越是到了初三、高三毕业年级,他们承受的压力越大。 对于这些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主要辅导策略是通过创设宽松环境、做松弛训练、调整预期等方法,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担。实践表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能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而对于极少数确诊为焦虑症的青少年,则应该转介到医院心理门诊,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抑郁 抑郁是一种持续的心境低落、悲伤、消沉、沮丧、不愉快等综合而成的情绪状态。抑郁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抑郁性神经症。它一般在认知上表现为自我评价比较低、自责愧疚、罪恶感、无望和无力感、对未来悲观失望等;情绪上表现为沮丧、悲伤、闷闷不乐、甚至绝望;行为上表现为萎靡不振、沉默寡言、兴趣减少、行动迟缓、不想活动等。 如果说适当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抑郁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作用。不过,抑郁与焦虑是有一定联系的。严重焦虑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有关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中34%~65%有抑郁症状。我国学者江开达的研究也发现,以焦虑症为主的患者,有52%伴有抑郁情绪,并且一般焦虑症发生在前,抑郁发生在后。 一般认为,儿童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低于成人,但是青少年的发病率却比成人要高且女孩明显高于男孩。9岁以下的儿童往往表现为易激怒和情绪波动,而不是典型的躁狂状态,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是活动过度。这样的症状会一直延续到青少年时期,那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更加典型的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很少,但是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却大大增加。与成人的另外一个区别是,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当抑郁发作的时侯,倾向于攻击性甚至破坏性行为。 因此,青少年的抑郁症容易被误诊为品行障碍,而品行障碍和抑郁症经常是伴发的。 一般认为,抑郁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如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困难、工作压力、家庭变故、意外事故、躯体疾病等不良生活事件等都有可能引发抑郁。一项调查发现,与青少年学生抑郁相关的因素有睡眠没有规律、学习生活不满意、生活事件多、健康自评差、体育活动少等;近一年的生活压力和抑郁情绪的发生成正比,压力事件涉及人际关系、学习、家庭等。 二是个体内部因素,如性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