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教学设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科书上册第七课歌曲《打秋千》。 教材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要往一处使,相互配合,也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悦耳的“叮当”之声。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再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通过律动和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出现的下滑音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简要介绍仡佬族,欣赏视频《打秋千》,引出课题。 2、再听歌曲《打秋千》,分析歌曲情绪,及声部。 二、学唱第二声部。 1、请个别同学模仿推秋千动作,带学生跟着音乐进行律动。 2、再次聆听第二声部音乐,找出相同小节与不同小节。 3、视唱第二声部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第二声部歌词。 三、学唱第一声部,并尝试二声部合唱。 1、聆听歌曲,引导学生随音乐进行律动。 2、模唱第一声部旋律。 3、齐声朗读歌词(第一段歌词),讲解衬词的意思。 4、学唱第一段歌词。(换气符号及下滑音的演唱处理。) 5、教师参与合唱,教师演唱第二声部(推秋千),全班同学演唱第一声部(打秋千)。 6、教师分配高低声部,再次认真聆听歌曲范唱,要求找到自己声部并小声跟唱。 7、跟着伴奏,进行合唱第一段歌词。 8、试着演唱第二、三段歌词。 9、完整演唱歌曲《打秋千》。 四、巩固歌曲。 讲解仡佬族铃铛的由来,试着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外延伸: 观看视频《嘟嘟与悠悠打秋千》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六、小结。 (听音乐律动出教室。)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