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68380

《情绪调节主题——与焦虑做朋友》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日期:2024-06-27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45901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情绪调节主题——与焦虑做朋友,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 cover
(课件网) 情绪调节主题 与焦虑做朋友 情绪调节主题 与焦虑做朋友 与焦虑共处的问题,根本上而言,是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的问题。焦虑者在生活里总是过度地进行自我抗争。学习与焦虑共处只是一个小课题,学习自我接纳才是他们的必修课 教师:xxx 时间:2022 目 录 PART 01 认识焦虑 PART 02 如何与焦虑共处 认识焦虑 第一部分 认识焦虑 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 什么是焦虑 特点: 紧张感 指向未来 不一定有明确的对象 认识焦虑 焦虑的表现 恐惧、担忧、不安全感、烦躁 心悸、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失眠、头晕头痛、尿频、腹泻、神经衰弱等 内心层面 生理层面 异常的躯体化表现,是过度压抑的焦虑在寻找宣泄的出口 认识焦虑 我们为什么容易焦虑 一、进化因素:被保留的应激机制 原始时代,焦虑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使人们提高警觉、加快反应,以避免野兽的袭击。进入现代社会后,外界的威胁消失了,但对威胁的反应机制仍被保留下来。 心跳加速 为肌肉注入更多血液,为战斗&逃跑做准备 呼吸急促 确保氧气充分供给 冒冷汗 战斗时身体发热,为此做预冷准备 瞳孔放大 以看清威胁物 口干厌食 消化活动暂停,以保存能量 尿意便意 清空膀胱与结肠,为身体减轻负担 认识焦虑 二、遗传因素: 遗传决定焦虑的易感水平 三、心理因素: 1、认知偏差:严重化 2、害怕失去控制感 3、人格特质(什么样的人更易焦虑?) 抑郁质人格(内向、不稳定、悲观、敏感,代表人物:林黛玉) 高度内省者 完美主义者 低自尊者 认识焦虑 四、社会文化因素: 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克制、忍让、和为贵;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压抑,易导致焦虑情绪。 五、生理因素: 焦虑产生机制 恐惧→刺激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产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焦虑) 恶性循环 感到恐惧→刺激交感神经→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焦虑→对症状感到恐惧→进一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加重症状→更加焦虑 认识焦虑 深层心理学的观点(Freud) 现实性焦虑 即恐惧,危险源于外部。如:害怕毒蛇。 神经性焦虑 害怕不能控制本能的冲动。表现为杞人忧天、害怕出错。本质上是对本我(id)的恐惧。 道德性焦虑 害怕不能达到内心的理想标准。表现为自责、罪恶感和羞耻感。本质上是对超我(superego)的恐惧。 认识焦虑 焦虑的根源:内心的冲突 治疗思路:剖析心理冲突 破解防御机制 直指焦虑根源! 深层心理学的观点(Freud) 焦虑,是情绪混乱和行为失序的核心问题。 ———弗洛伊德 如何与焦虑共处 第二部分 如何与焦虑共处 飘然法 创建人:克莱尔·威克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神经学科医生) 基础依据:恐惧———肾上腺素分泌———更加恐惧 核心原则:面对、接受、飘然、等待 如何与焦虑共处 面对———意味着不逃避 不应该做的 赶紧转移注意力 “我一点也不焦虑” 担心症状会一直持续 “应该做的 感受、观察、分析你的焦虑 是的,我焦虑了” 我就想看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否认恐惧,让我们更恐惧 如何与焦虑共处 接受———意味着不抗争 不应该做的 我不可以焦虑 我一定要战胜焦虑 赶紧做事、吃药、睡觉 焦虑是弱者表现,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我的焦虑 应该做的 允许自己焦虑 焦虑是生活的一部分 聚焦在症状上并企图让它变得更糟 人人都会焦虑 冒险带来焦虑,不冒险则失去自己 如何与焦虑共处 飘然———意味着不过分关注 不应该做的 设法驱逐焦虑 强迫自己快速高效工作 不断思考“我应该做点什么” 应该做的 顺其自然地做应该做的事 允许自己以平缓的速度工作 有意识地无所作为 任由恐惧席卷全身,也不为所动 如何与焦虑共处 不应该做的 希望立刻消除焦虑 频繁记录用于恢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