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83133

第三单元 学习任务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207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单元,学习,任务,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学习任务 生命的诗意 【名言警句】 1.在工作与游乐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生活的艺术就在其中了。 ———罗曼·罗兰 2.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我们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撒贝宁 3.所谓诗,其实也就是生命里的感触,有了丰富感触,认真去“玩”,品尝个中滋味,就是诗人了。 ———蒋勋 4.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5.没有金钱也能够享受悠闲的生活,这种悠闲的生活也必须要有一个恬静的心地和乐天旷达的观念,以及一个能尽情玩赏大自然的胸怀方能享受。 ———林语堂 【典型事例】 1.俞伯牙、钟子期:双手,古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传奇。艰难地跋涉于七弦之上,十指轻敲心灵之门,生命因之共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 2.在中国,有超过3亿的工人群体,而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一线工人以写诗的形式记录他们的生活,这就是敢于从沉默和被代言的境遇中站出来,在这个浮躁年代里平凡而又真实生活的“工人诗人”。金爵奖最佳纪录片《我的诗篇》总共十集,以诗歌为主题元素,聚焦中国工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世界,触及他们的灵魂和命运,感受他们充满劳作,却又诗性地栖居于大地的生活。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诗篇,也是我们的诗篇,更是这个时代的诗篇。 3.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悯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 4.陶行知:“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写照,“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为后来千千万万的教师无怨无悔的不竭动力。他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堪称平民教育第一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短暂人生虽仅五十五载,却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精彩片段】 1.诗意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意是徐志摩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意是“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每个与文字有着不解之缘的人,都在现实中或是梦中追寻着那个诗意的心灵港湾。我们的生活不是至善至美,但我们的心灵却可充满诗意。 2.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隐士也往往被人赞誉为真正的隐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 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这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贫乐道,是隐士高洁人格的最重要的特征。例如,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在穷困潦倒时,就唱“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隐士从来都是贫困的,但其精神却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你便有了做人的骨头。 3.诗意地生活,让人们体验自由,无拘无束地遨游于纷繁的世界;诗意地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