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90906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1海陆分布第一课时(表格式)

日期:2025-11-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1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仁爱,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1
  • cover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与理念 1、充分创设情景,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2、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通过微课,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通过使用Google earth动态地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意识。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4、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其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作用 本节讲授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涵盖了课程标准的以下内容: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2、教学重点、难点 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新鲜感。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方法需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不强;读图、析图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Google earth动态地图、阅读《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课学习,掌握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相邻分界线等。 (2)通过“看、画、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中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 课前准备 制作微课、课件,拼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见下表) 意图/方法/操作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说明/预期效果 /预期反馈调控 新课导入 引出本节课题 展示学习目标 探索之旅第一站: 设疑 同学们,今年的中秋佳节,我国的航天员给赏月的国民送了一份中秋大礼,你知道是什么吗? 下面,我们一起回放那神州沸腾的一刻。 天宫二号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地球观测,探索地球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从学习《海陆分布》开始,开启探索地球之旅。 探索之旅正式开始。第一站:地球OR水球。假如你现在就置身在天宫二号里,在太空看我们的星球。它是什么颜色呢? 从屏幕的遥感影像动态图。我们可以看到一颗美丽的星球。我想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个小实验。闭上眼睛拨动地球仪,当地球停止转动时,他的手指是指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 为什么指在海洋上的次数高一些? 所以有人认为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应该叫水球的原因是……? 但由于我们居住在陆地上,古人不了解地球的面貌,所以把它称之为地球。 从动态图我们可以看到,陆地和海洋是连成一片的,而陆地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陆地。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浏览本节目标 学生体验 学生代表发言 海洋面积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明确本节重难点。 借助Google earth动态地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感。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续上表 意图/方法/操作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说明/预期效果 /预期反馈调控 点击动态图 拨动地球任一半球 转会南北半球 小结 探索地球第二站: 下面,我们结合动态图和平面图,观察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看看它们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1、 这是南半球的动态图,这是北半球的动态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