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90915

仁爱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海陆变迁(表格式)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87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仁爱,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 cover
授课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 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 情 分 析 初一年级上册的本课内容是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还未认知大洲、大陆和大洋的概念,七大洲、四大洋还未建立空间分布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弱化相关概念强调,以现象和事例等直观性教学原则入手,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1、让学生通过感知认识地表形态是处于不断变化的;2、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相关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对“关键词”的把握,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让学生体会山脉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3、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史发展的认知、科学兴趣的培养及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知道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找出“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找出出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对照“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的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并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教材中的一些现象; 2、六大板块的分布; 教学难点: 1、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2、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读图观察、探究讨论、讲述法等。 课前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一探:地表形态的变化 海 陆 第二探:大陆漂移假说 重点突破 第三探:板块构造学说 (重难点突破) 教师行为 教师行为 探索清单 (重点突破) 教师行为 难点突破 第四探:火山与地震 教师行为 简单对话,视频导入,看完后,今天老师也将带领大家进行一场时光的探索旅程,去探索科学家们发现的秘密。出发前,大家要清楚我们的探索目标。 过渡:同学们,有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 沧海桑田大家都听过吧,或许我们每个人理解的沧海桑田不一样,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沧海桑田的理解阅读教材P40-41活动部分,在探索清单上列举出地表形态变化的事例。 过渡:通过我们的第一探,我们感受到地表形态是在变化的。那究竟是什么力量造成地表形态的变化呢?经过科学家长期的探索,有一个说法最具代表性?这个说法到底说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进行初步的第二探。探索清单: 1、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2、他提出了 假说。 3、他提出假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勾画在书上)? 4、请利用地图册P19页相关内容找出支持这个假说猜想的证据: 过渡: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初探成果我们来展示一下。 出示魏格纳动画,问:他会有什么疑问? 根据他的疑问他大胆的提出了什么猜测? 最后他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学说叫什么? 通过我们刚才积极的探索,我们进一步知道地表形态的确是在不断变化。可是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巨大的岩石层一旦在海洋中会沉入大海,而魏格纳假说中提到的“漂移”,并没有解释是什么力量使它发生“漂移”的,接下来我们将揭开这个神秘力量的面纱。 过渡:通过人类不断的研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