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90964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自然灾害多发(表格式)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55007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仁爱,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自然灾害
  • cover
《自然灾害多发》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 自然灾害多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通过图片及文字能够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能够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讨论,视频分析,课堂表演等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原因。本节课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以前只是零散的出现在教材中,现在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地认识和学习,也能使学生掌握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很好的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对地震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这学期又学习了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不难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但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识遗忘的现象,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可用的地图,借助已有的地图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 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地球仪、视频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在特定的时刻,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地震发生的时候,如何有效避震 学生表演后展示课堂目标。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图片展示: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提问:阅读课本,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两类? 3.教师总结: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巩固练习:快速抢答--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大风刮落,正好砸在两辆汽车上 5.讨论:我们扬州可能有哪些自然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活动:请结合课本文字及提供的图文资料讨论、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 资料二: 资料三: 2017年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26亿人次受灾,799人死亡,90人失踪,465.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41.9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13.9万间房屋倒塌,29.3万间严重损坏,121.5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8158.8千公顷,其中绝收2083.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47.5亿元。 2.教师总结: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危害大。 3.活动:请结合课本及参考图片,探究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 主要山脉分布图 ) (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 4.教师总结: (1)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成因是台风从低纬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消失,所以我国台风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2)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成因是降水少,且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3)洪涝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成因是降水多,且持续时间长。 (4)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成因是 地势陡峻,降水多。 (5)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成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三)防灾减灾 1.结合图片认识我国防灾减灾取得的成就。 2.观看视频,正确认识地震发生时如何有效避震。并对一开始两位同学的表演作评价。 3.结合视频讨论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 4.课堂小结并完成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寒潮 B. 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