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36363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3.4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材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4609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平均速度,北师大,解析,教材,测量,速度
  • cover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基础知识清单】 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候的瞬时速度都是 的,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是 的。 【知识深层理解】 一、平均速度 1.概念: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上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时快时慢,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3.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路程公式 时间公式 二、平均速度的计算 1.应用对应的物理量进行计算:在平均速度的计算过程中,可能遇到多个时间、路程和速度,一定要用对应的物理量进行计算。 ( s 1 s 2 t 2 t 1 t 3 图3 - 3 - 1 )【例题1】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通过了4m,停留了3s,又用5s通过了15m。求: (1)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 (2)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 (3)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如图3-3-1所示: (1)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 (2)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为: (3)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2)物体在后5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3)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9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各段速度的平均值:上题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m/s,前后两段的速度的平均值是。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总结】 (1)计算时要先画出运动过程图,标出相应的物理量,以便理解和做题; (2)要用对应的物理量进行计算,计算哪段的平均速度要用对应的路程和时间进行计算; (3)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中间停留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内; (4)注意用角码区分物理量; (5)全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 图3 - 3 - 2 )三、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如一个运动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或经过某一棵树时的速度都是瞬时速度,如图3-3-2所示,汽车上的速度计所显示的就是汽车的瞬时速度。 四、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不发生变化,所以任何时候的瞬时速度都是相同的,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是相同的。 五、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表。 ( B A C D 图3 - 3 - 3 )2.时间的单位: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等 3.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1h=3600s。 4.停表的使用:在精确记录时间时,一般用停表,又叫秒表。 (1)停表的结构(如图3-3-3所示): A→启动、停止按钮; B→回零按钮; C→分种刻度:读取分钟数; D→秒钟刻度:读取秒数。 (2)分钟表盘与秒钟表盘: 分钟表盘的分度值(最小格)为0.5min(30s),秒钟表盘的分度值(最小格)为0.1,秒针走一圈(30s),分针走一格(0.5min)。 (3)计时方法: ①使用前要上好发条; ②按压启动按钮A,开始计时,两表针同时转动; ③再次按下该按钮A,秒表指针停止转动,停止计时; ④读数后按“回零按钮”归零,以便再次计时。 5.停表读法: (1)第一种秒表的读法: ①首先读出小刻度盘(分钟表盘)中的分钟数。如如图3-3-3中的分钟数为:(因为分针超过2格); ②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秒钟表盘)的秒刻度数。如如图3-3-3中的秒钟数为10.8s; ③将两个表盘指针所指读数相加即得最后读数(必须统一单位),如图3-3-3中所测时间为:。 ④特别注意: a.秒针转动一周的时间为30s,同时分针走一格(0.5min); b.读数时注意统一单位。 【例题2】如图甲,停表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