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29949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696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汇编,答案,专题,阅读,古诗
  • cover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注]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逄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而遭排斥,此词写于熙宁八年密州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B..上片写实, “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空寂凄清之 感,奠定了全词凄婉哀伤的基调。 C.下片记梦,有闺房之乐、无声之痛,“明月夜,短松冈”的环境更是烘托梦境凄凉。 D.全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等多种手法,将词人的身世感慨糅进对亡妻的怀念之中。 15.有人评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意深,痛巨”,你如何理解“意深”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古风(其六) 李白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①。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②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③,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④,白首没三边。 【注】①代、燕:泛指古代北方边地。《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②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这里泛指匈奴之地。③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古代武将衣冠。④李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雁门关已为边塞之地,龙庭则更在此关之北。由“别”到“戍”,说明离家越来越远;“昔”别“今”戍,见出戍守时间之长久。 B.“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虎鹖”里生满虮虱,表明将士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松懈;“旌旃”是指挥作战的旗帜,“心魂逐旌旃”表明将士渴望尽快结束战斗。 C.“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苦战”一词将战争过程虚笔带过,给人想象空间;两句诗突出世道的不公,虽纯为客观叙写,但不满之情、讽刺之意尽在不言之中。 D.“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以屡立战功而终无封赏的李广为喻,表达对守边将土的深切同情和惋惜;“谁怜”二字以反诘语气,表达了诗人那难以遏制的激愤。 16.诗歌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赠孟浩然①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②,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②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和超然的才华,“爱”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孟浩然年少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C.颈联刻画孟浩然常常沉醉月夜风景而高雅,且无事可做而迷恋花草的落魄形象。 D.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 16.尾联诗人抒发感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6分) 江苏省淮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