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41262

【核心素养目标】4.13《云和雾》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331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4.13,云和雾,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第13课 云和雾 教学设计 课题 13.云和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 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 科学思维: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 态度责任: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 难点: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导入单元页阅读,引入本单元主题。你说 你是高山上的云雾, 你说 你是草地上的露珠, 你说 你是飘洒在 江南的蒙蒙细雨, 你说 你是飞舞在 塞北的片片雪花。3.掲题:这节课让我们来探索云和雾。(板书课题———云和雾) 课程学习 二、探索探索一:分辨云和雾出示课文中图片图中哪里是云?哪里是雾? 对于山脚下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对于已经爬到半山腰的人来说,他们身处其中,看到的则是雾。这说明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 置不同。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近的是雾。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探索二:人造雾实验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2.实验方法: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4.实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5.提问:为什么要在量筒中倒温水?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6.雾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冷却,二是增加 水蒸气含量。当空气中容纳的水蒸气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气温越高,空气中所容纳的水蒸气越多,即量筒中加温水是为了增加量筒中空气容纳水蒸气的量。冰袋则起到冷却的作用。探索三:探索云是怎么形成的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再结合刚才的造雾活动,想一想云是怎么形成的?2.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拓展云的分类按云底的高度可分为高云(距 地面6000米以上)、中云(距地面2000~6000米之间)、低云(距地面2000以内)、直展云(云底在低云范围、云顶可延伸至中云甚至高云范围)。按外形及结构特点可分为卷云、积云、层云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云和雾都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并能通过人造雾实验解释雾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 13 云和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 动创设情境,聚焦学习内容,区分在登山的过程中不同视角的所见,山腰上的云即山腰上的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云和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第二个活动做人造雾的实验。因为是在实验室,接近地表的是雾,所以是造雾,而不是造云。这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验,也是本节课唯一的动手活动,需要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的情况外推到实际情况中去,进而分析、推导出自然界的雾是如何形成的。第三个活动是根据抽象的图示,结合模拟实验,解释云的成因。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念水平。最后教材揭示出云和雾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