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90333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3.2《致大海》名师课堂教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57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必修,名师课堂,致大海,13.2,中册
  • cover
致大海 【学习目标】 1.通过把握诗歌意象特征,理解大海丰富的象征含义。 2.把握诗歌谨严的结构,理清情感脉络,体会其内在情绪的跌宕起伏。 3.品味诗歌语言的深意,理解诗人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意象分析和对结构的把握,感受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 难点:理清情感脉络,体会其内在情绪的跌宕起伏。 【教学过程】 学习导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河灿烂,若出其里。”这是我国政治家曹操写下的著名诗篇《观沧海》中的诗句。海纳百川,大海的博大与壮阔常常让我们激情翻涌、意兴勃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吟咏大海的外国诗作:普希金的《致大海》。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作家文化常识及作品相关背景 2.诗歌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技法 3.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技法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1.理解作品的内涵,领会多样的文化观念,尝试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 2.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氛围,体会意象和隐喻,把握诗歌语言和情感的内在结构,体味诗歌意蕴。 学习活动 (一)听范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这首诗体式谨严,四五行一节,和谐整齐,诵读时,请大家注意感受其中的韵律感。思考:诗人面对着大海,产生了那些情绪? (二)请同学们再次诵读本诗,找出描写“大海”这一意象的词句,并思考:诗歌中的大海具有哪些特征? (三)再次诵读诗作,感受诗歌情感的起伏流动,并思考:本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诗中,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四、课堂小结 置身于博大的自然之中,常让人感觉自身的渺小与无力。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相比,确实只是一倏忽,一须臾。但是,人的精神追求却可以是博大的、永恒不灭的。无论是普希金毅然挥别大海的坚定,还是苏轼尽享清风明月的洒脱,都是人类超越自我的局限,直抵精神永存的光辉,他们用精魂写下的诗篇,是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 五、课后作业 本课的第二首诗惠特曼的《自己之歌》是一首奔放恣肆、不拘格律、遵循语言的内在节奏、自由抒写的诗歌,在外在形式上与《致大海》有着鲜明的差别。请阅读这一首诗,体会其形式特征,并选取《致大海》中的一段或几段,仿照《自己之歌》的形式进行改写。注意不要改变原诗的主题,要运用原诗中的意象。 板书设计 致大海 象征含义 大海 人格化 诗人情感的具象化 自由精神 拜伦 拿破仑 1 / 2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