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22039

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36804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纲要,8课,三国,隋唐,文化,教案
  • cover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2020修订版)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课标分析: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掌握这一时期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的新成就,进一步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掌握这一时期中外交流情况,体会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三课,本课所讲三国至隋唐 的文化成就是这一时期的中国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交融、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内容贯穿三国至隋唐时期,时间跨度大,内容种类繁多,因此要对四个子目进行内容与结构上的整合,以整合文化演变的特征,探究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的学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对于三国至于隋唐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征已有了全面的把握;此外高一的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好奇心旺盛,但是其综合分析问题和对学术性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应安排好本课重难点,引导学生系统把握知识,同时适当提出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理解政治局势、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历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材料和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一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美,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 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准备 1课时(40分钟) 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 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内容跨度较大,教学前下发导学案,利用课前时间完成对教材的阅读,在导学案上梳理思想、文艺、科技、文化交流等领域成就;课堂教学中,集中探究这一时期文化特征:思想多元共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文艺风格各异、成熟完备、达到高峰;科技领域众多、达到高峰、世界领先;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远播海外。借助相关史料等材料进行探究上述文化特征产生的原因。从而在教学环节中更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各抒己见,以培养合作精神。 4.史料分析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取总结史料相关信息,解读史料总结答案,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说话:“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美”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环节一 一、各美其美 1. 思想之美 脉络梳理 出示表格(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情况)在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基础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