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39327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2《祝福》名师教学设计(4课时)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57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教学设计,名师,祝福,必修,下册
  • cover
《祝福》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建议 1.对作者的介绍可以考虑在课前,要实现让学生去除“成见”,尽量客观公正地从自己角度看鲁迅;也可以考虑在课后,让学生无“负担”地直接赏析文本本身。 2.任何的“深入”分析都要建立在文本印证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避免套话、贴标签和“强迫”学生接受。 (二)教学示例(按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中写了大量小说、散文和杂文。 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有《故事新编》《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阿金》《鲁迅诗集》;作品收录进《鲁迅全集》。 二、导入 姓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社会符号。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连名字都没有,她们只能作为附庸而存在。 三、写作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帝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寡妇,是再嫁再寡的寡妇,就更加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的权利、生活的权利以至生存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这篇《祝福》就是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四、题解 “祝福”是旧社会过年时的一种封建迷信的习俗,用牲醴和香火供奉“祖先”和“天神”。祝福的仪式,通常在腊月二十四以后的五六天内举行。在旧社会,剥削阶级终年吮吸着劳动人民的血汗,过着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他们大搞年终“祝福”的迷信活动,以追求来年享受更大的“幸福生活”,并利用神权来麻痹、欺骗劳动人民,维护封建剥削的长久统治。 五、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1.疏通字词、正音 2.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请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小说顺序 内容 故事自然顺序 情节 序幕 鲁镇的年底(1-2段) 引子 第一个丈夫死 结局 祥林嫂带着“疑惑”死去(3-33段) 开始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 开端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34-53段) 发展 祥林嫂被抢被卖 发展 祥林嫂被抢被卖(改嫁)(54-65段) 高潮 祥林嫂再次到鲁镇 高潮 祥林嫂再次到鲁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