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066374

【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3课时《红河谷》《老黑奴》教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1318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老黑奴,红河谷,3课时,第五,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红河谷》《老黑奴》教学设计 课题 《红河谷》《老黑奴》 单元 5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传历史的歌曲。由于歌中红河谷地理位置存在争议,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都视之为自己国家的民歌。该歌曲以朴实的曲调和歌词所表现出来的朴实的情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本歌曲为F大调,四四拍,歌曲的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老黑奴》是福斯特1860年离开家乡匹兹堡去纽约之前写的最后一首歌。写这首歌的时候,福斯特一生热爱着的家乡和亲人,几乎都一去不复返了。这首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除了寄托对老黑奴的哀思以外,也融入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哀叹。 学习目标 感受、体验经典外国音乐作品,能以积极的态度演唱《红河谷》,品味音乐文化的多样性。2、在体验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风格与特点。在探究中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等)对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3、了解不同演唱形式与风格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能够准确并完整演唱《红河谷》。能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简单创编。尝试在创作中对音乐素材的运用。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分析歌曲《红河谷》的速度、力度、节拍特点,从而体会歌曲的深情,感受歌曲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艺术表现: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且背唱《红河谷》创意实践:对比聆听《红河谷》合唱版,启发学生初步感受多种演唱形式的音乐魅力。文化理解:、结合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重点 学唱、背唱《红河谷》。 难点 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枫树、枫叶已被加拿大人民视为国树、国花来珍爱。枫树、枫叶已成为加拿大国家、民族的象征。 你知道图片上的国旗是哪个国家的吗?你了解这个国家吗一?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歌曲欣赏:《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演唱歌曲并讲解———歌曲的情绪:优美的,带有深深的思念之情。歌曲的旋律:平稳歌曲的速度:中速知识积累:弱起小节是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歌(乐)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谱。4/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填词演唱。歌曲分析:两个乐句,总共8小节。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歌曲主题思想:歌曲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播放歌曲伴奏音频,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坐姿和演唱方法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学生欣赏歌曲视频,听老师对歌曲进行介绍。学生欣赏教师范唱并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旋律进行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学生听老师讲解弱起小节,并在歌谱中找到两个不完全小节。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唱谱并回答: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歌曲呢?强弱规律怎样的?划一划4/4拍指挥图示。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自己填词唱一唱。找一找歌曲由几个乐句,几个小节构成,节奏和旋律特点是怎样的?试着说一说歌曲的主题思想是怎样的?8、学生接要求演唱:姿势端正(坐和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