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77190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日期:2024-06-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71631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壹 贰 叁 1.了解淝水之战有关史实。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3.归纳总结,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1、背景: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1)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2)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7.过程:南下进攻东晋 8.特点: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9.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 3.交战双方:东晋PS前秦 6.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5.兵力对比:8万对87万 4.经过: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 兵,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氐族VS 汉族 80多万 8万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10、历史典故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折屐齿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何雄壮, 风声鹤唳究可哀。 草木皆兵成一梦, 东山再起新局开。 从前秦方面看 从东晋方面看 分析淝水之战胜败的原因?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 (1)骄傲轻敌。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太长,分散兵力。 (3)军队内部有很多其他的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1)长江有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前秦拥兵80万,却不能统一江南,为什么? 一、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中原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民族交融是 时代的主流! 鲜卑族 迅速崛起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鲜卑族 游牧为主 居无定所 原始落后 汉族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二、民族交流中的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1、鲜卑族的兴起: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AAA景区)的重要依托,“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4、北魏建立与统一: (1)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 (2)民 族:鲜卑族 拓跋部 (3)都 城:平 城 (4)统一时间:439年 (5)统一影响:结束了十六国 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3、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二、民族交流中的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 (1)年轻的孝文帝继位后,北魏出现了那些迫在眉急问题? 阅读: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措施有几点?历史意义是什么? 鲜卑用落后的统治方式,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统治危机。 (2)改革的阻力来自哪里? (3)孝文帝得到谁的支持,才进行大胆改革?具体措施? 最主要的阻力还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守旧鲜卑贵族势力。 二、民族交流中的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立后,逐步由放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社会制度也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广大汉族臣服于北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产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