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82308

专题 失之与得之-高考语文思辨作文审题训练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8332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专题,审题,PPT,17张,课件,训练
  • cover
(课件网)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 非成品文专项训练 作文备考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难度何在? 作文为什么跑题? 为什么读不懂作文材料背后真意? 为什么不能精准领会命题人的真实意图? 为什么不能拓展思维对接现实生活写出深度来? 正如贫穷限制了想象,因为视野限制了思维。 你需要的是多训练,多见识,多实践,多思维。思而写,练而优。 思辩作文 审题立意 思辩话题——— 楚王失弓———失之VS得之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专练03 ———思辩话题:失之VS得之 【2023届湖北“荆荆襄宜”部分重点中学9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提示: 新教材,新高考,整体书阅读《红楼梦》逐渐渗透到语文试题。名著阅读,教考结合,这是新高考新风向哟。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引出的话题 “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被称为当年高考最难写的作文题,难就难在审题立意上。请看下面这篇“香菱学诗”引出的“记忆”“领略”和“讨论”作文话题。明了两篇作文题目审题立意思维,你的任督二脉或许就此打开,思维因此豁然开朗!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专练03 ———思辩话题:失之VS得之 01【材料细细品,此中有真意】 材料出自《吕氏春秋》所记载的“楚王失弓”故事。围绕“失弓”,可以从材料内容中概括出三个人物、三句话: 1.楚王认为:“ , ”; 2.孔子认为:“ , ”; 3.老子认为:“ , ”。 通过抓共性、得关联,扣主题,可得本材料的思辩话题:“ , ”。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专练03 ———思辩话题:失之VS得之 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失之,得之 人失之,人得之 失之,得之 01【材料细细品,此中有真意】 从“失弓”这一事情本身出发,围绕“失之,得之”,楚王、孔子、老子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呈现 (并列、递进)的关联。楚王以一国之君的视角,限于 ;孔子由“楚人”到“人”, ,上升了一个境界;老子则省掉了“人”,通过审视宇宙万物、人与自然,体现了“ ”的辩证法。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专练03 ———思辩话题:失之VS得之 递进 超越国界,拓展到所有人 楚国子民 失之得之 02【立意逐渐明,思辩关系清】 立意 这篇作文立意有三个思维过程: 1.理解话题概念内涵。 由楚王一弓之“得与失”,拓展联想到其比喻义、引申义和象征义。“得与失”可以理解为世俗观念中的“ 、 、 ”等。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专练03 ———思辩话题:失之VS得之 名利、权势、成就、财物 02【立意逐渐明,思辩关系清】 立意 这篇作文立意有三个思维过程: 2.领会命题人的观点。 此材料不能泛谈“得与失”,因为材料对得失观已有定论: 楚王、孔子和老子三人都认同 。 以个人之失,成就 之得,这就是基本的得失观。 思辩作文审题立意专练03 ———思辩话题:失之VS得之 “失之,得之” 他人 02【立意逐渐明,思辩关系清】 立意 这篇作文立意有三个思维过程: 3.找到作文立意切入口。 作文材料为什么给出三人的话语,暗示意味是明显的。 三人的境界 ,格局 ,从一个国家到 ,再到人与 ,“失之,得之”的道理具备普世价值观。 思辩作文审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