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5204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9次 大小:327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 cover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主题: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2年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开启霸屏模式,引发了现象级观影热潮,魅力之大应当和作者梁晓声的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梁晓声的四句话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 作为一个即将或已经迈入成人门槛的中国青年,我们都面临着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抉择,那么,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本则材料从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映切入,引发对作者梁晓声的创作理念的思考,最终归结到对“好人文化观”这个好人标准的探讨,引导即将成人的学生对未来的做人准则有更深入的思索,明确做人的标准、方向,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材料的中心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此“好人”并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道德层面的善良,还指促使人向上、社会向上的各种因素,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并结合对自己人生标准的的思考进行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1)树立“好人”标准,促进社会向善; (2)无问时代,但做“好人”; (3)以“好人文化观”,养国家之正气。 【佳作赏析一】 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 开年大剧《人世间》开播即观者如潮,好评不断,其魅力正源于作家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这种“好人”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种“好”,能触摸人心的柔软,这种“善”,能撑起美好的人间。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永远需要这种“好”和“善”。作为青年学子,行走于纷繁世间,我选择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 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要求我们必须心存善念。 心存善念,不仅仅指伦理学上的定义,更指的是根植于内心的崇高的修养和道德品质。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为长者折枝”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箪食瓢饮,不改其志”到“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种种这些根植于内心的美好信念,崇高修养,都是“善”。 心怀善,靠近善,崇尚善,终会如久处芝兰之室,与其香同化矣。 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要求我们必须自觉行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所以,致善必以行,并且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地去做。孔子对弟子不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刘备对儿子殷殷嘱托“勿以善小而不为”,都是因为他们深知:知易,行难。否则,就会像宰予和刘禅一样,一个以朽木之名传世,一个以乐不思蜀而终。 以善为基,善从行起,做到自觉行善,才能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向善而行,做一个“好人”,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如一。 人说知易行难,其实,行易终难。一时的坚持很容易,一直的坚持却很难,所以才更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苏格拉底上课时曾让学生每天挥臂三百,然而一年之后,只有一人坚持,这坚持也成就了柏拉图,终习得博大精深的学问。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善存心中,行以贯之,然后积善成德,终至圣心备焉。 善存我心,朗朗如日月入怀! 善从我行,熠熠如锦绣加身! 善始善终,积水腾蛟终化龙! 我必向善而行,争做时代“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