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098063

广东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48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 cover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元)顾阿瑛 彦成以他故去,作此怀之。 春寒侧侧春阴薄,整半月,春萧索。旭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红入花腮青入萼,尽不爽花期约。可恨狂风空做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语言朴实,以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挚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有元代散曲清逸流畅的韵味。 B.“红入花腮青入尊,尽不爽花期约”明写花在春天应时开放,暗指好友大概也很快会与作者见面,而不会失约。 C.词首句写花木繁茂,“薄”字营造出一种欢快清新氛围,勾勒出春景的明丽悦人,为下文抒情蓄势,渲染情境。 D.词最后四句写狂风对花肆意摧残,使词在灵动活泼中透出沉郁厚重,表达了词人怕友人忘记相会时日之忧与相思之深。 2.“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三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①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②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③。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③徂徕:山名。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颔联中,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D.乙诗尾联以“且尽手中杯”结束全诗,干脆有力。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 4.两首诗同是表达送别的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比较其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白沟① 刘因②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③知名:抗元名士。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6.后人评价本诗“联联含情,一联一愁”,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一联一愁”?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春暮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夜雨图,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B.赵诗中“闲敲棋子”这一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写出了诗人当时百无聊赖的心情。 C.曹诗中对“花”“叶”“鸟”的描写,衬托出“暮”字,照应题目,点明题意。 D.曹诗中诗人选取“落花”等典型暮春意象,由近到远、由明到暗地描写了暮春之景。 8.两首诗都写到了“蛙鸣”,却借此意象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