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22977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75015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同步,教学设计,22张,PPT,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课题名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怜悯是人的天性》 核心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的逻辑关系,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在掌握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识别、运用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案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初步导入 看到人间的悲苦而黯然,看到生命的逝去而伤感,这是人们共同的感受。对生之遗憾,生之残缺的深深哀叹是人的本性,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人性的美好。 (教师语言导入,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邀请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强调标红内容,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重点标注并对之前知识进行提问。) (二)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在性质上,这是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著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的。 (学生诵读,教师进一步讲解。) (三)题解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本文题目的意思是: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设计意图] 引入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对文本初步感知;同时对题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标题含义。 三、初读课文 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第二部分(第2-3段):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4段):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 第四部分(第5段):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掌握文章基本框架。 对各个部分进行针对性分析,帮助学生明确各个部分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 四、深入感悟 (一)《怜悯是人的天性》中,“怜悯是人的天性”有哪些含义请简要概括。 ①怜悯就是人们所说的善意和友谊。 ②怜悯就是设身处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一种感情 ③怜悯是一种能缓和每一个人只知道顾自己的自爱心的自然感情 (二)怎样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①怜悯心是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我们最应具备的禀性,在我们人类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之前就存在了。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就连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 ②我们在看到同类遭受苦难时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怜悯心。这种怜悯心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更真切,把打斗双方拉开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而不是哲学家。 ③怜悯心让人们看到同类受难就出手帮助,即使自已处境再苦难也不会去危害比自己弱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即使没有受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