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122985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共25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74120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课件,25张,PPT,教学设计,同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核心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的逻辑关系,合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的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在掌握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识别、运用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案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初步导入 正确的思想对于人的生活学习而至生存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正确的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毛主席就带领我们从哲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篇课文《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 (教师语言导入,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家、军事家、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邀请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强调标红内容,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重点标注并对之前知识进行提问。) 文学成就 1.经典作品:《沁园春·雪》(中学)《卜算子·咏梅》(中学) 《七律,长征》(小学) (教师提问学生在高中学过的毛主席作品) 2.主要作品集: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3.文章特点: 一是有气势,即有革命家的气势--“理直气壮,舍我其谁”; 二是有思想,即有思想家的高度--“理从事出,片言成典”; 三是知识渊博,即有学者式的积累--用典丰富,文库史海,随手拈来; 四是个性化的语言,即政治家加文学家的语言--典雅、通俗、幽默。 写作背景 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 (学生诵读,教师进一步讲解。) 相关链接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历史学说,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万物是由它产生出来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存在主观精神之中是认知上的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而并非真正客观上的世界。。 题解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1963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写的一段话,后单独成篇发表,阅读对象主要是农村工作者,标题的语言通俗易懂,符合阅读对象的认知水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