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姓名 职 称 二级教师 年级 三年级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邮箱 课题 《编花篮》 所属教材单元 苏少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尊心,开始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并产生自豪和兴奋之感,反之则会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主张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并且做出相应鼓励和评价。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同样也到了一个转折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学习的乐理知识比较多,学生开始视唱曲谱。介于他们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的特征,在乐理知识和识谱教学中,我会一些小的音乐游戏或适当的手势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在学完歌曲后引导他们模仿舞蹈动作,趣味性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民歌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特色且有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在愉快的歌曲学习中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2.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创编、表演等方法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编花篮》。 3.掌握歌曲中的甩腔、倚音和下滑音的唱法,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能跟着歌曲的旋律创编舞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积极参与《编花篮》的表演活动中。 2.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愉快地演唱歌曲。 3.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下滑音和大附点的节奏。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一)导入 (1)请同学说说喜欢的鲜花。 (2)欣赏河南洛阳的牡丹花(播放《编花篮》的伴奏音乐。) (3)揭示课题,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设计意图】 1.从谈话入手,增加亲和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带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娇艳多姿,产生对歌曲《编花篮》学习的兴趣。观看的同时听赏了伴奏,有了对歌曲初步的印象。 (二)学习歌曲 (1)整体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韵味。 【设计意图】 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感受风格韵味的同时帮助他们集中了注意力,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2)找出歌曲中最具有戏曲感觉的乐句,并学唱。 (3)跟老师边唱边学河南豫剧甩腔亮相的动作。 【设计意图】 在听到最具特点的乐句中,借助老师做的动作,提示并引导学生感受河南民歌具有豫剧唱腔的特点。在模仿豫剧亮相动作的同时也解决了甩腔的唱法。 (4)用河南方言朗读几句歌词,说出河南方言的特征。 【设计意图】 带同学们体验说河南方言的乐趣,进一步产生对歌曲的学习兴趣。 (5)学唱歌曲中的倚音、下滑音。(找出与河南方言腔调相似乐句) 【设计意图】 先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为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做铺垫。从学唱这些装饰音的同时感受到河南民歌的风格与当地方言息息相关。 (6)用恰当好看的手势动作练唱含装饰音、下滑音的乐句。 【设计意图】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老师加入手势动作,游戏性强,趣味性的帮助他们掌握装饰音及节奏。 (7)用“lai”模唱歌曲旋律。唱两遍。 【设计意图】 用“lai”的母音模唱,降低识谱难度,加快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和掌握。 (8)听范唱,默唱歌词。(师带领反复练唱学生不熟之处) 【设计意图】 聆听巩固歌曲节奏,做到心中有数,突破难唱乐句。 (9)师生合作,师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设计意图】 模仿、接龙为主的教学方法,游戏感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进一步巩固歌曲教学。 (10)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1)分组或换形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为后面的展示环节铺垫。 (12)为歌曲加上声势动作。(跺脚、拍腿、拍手、点头等。) 【设计意图】 边唱边动,营造欢愉的氛围,达到情感的升华,用声势引导孩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