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259254

高考作文写作晋级讲义第一期如何写好论述文的核心段落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247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考,示范,指导,技法,段落,核心
  • cover
高考作文写作晋级讲义:如何写好论述文的核心段落(附:技法指导及示范片段) 新材料作文明确考查考生的论述能力,即理性分析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这需要我们在作文学习中进行必要的论述类文体训练,包括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 而许多考生一般都比较注意文章的结构完整性,即重视撰写开头与结尾段;但对于核心段落的写作难免会有所松懈与随意,主要表现在:一是举例与观点不吻合;不少同学没有掌握好运用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以至于观点和事例之间没有关系,即论据不能支撑自己的观点。二是只有举例没有自己的分析;不少考生喜欢以一个个事例的叠加来代替必要的论证过程,说什么“事实胜于雄辩”,但缺乏自己理性分析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三是语言表达混乱,即前言不搭后语,生拉硬扯,语句不连贯,显然,这种文章思维存在问题,逻辑混乱,缺少必要的辩证思维。 那么,怎么写好论述文的核心段落呢? 为此,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相关的教辅书籍,试图从中习得写作真谛,却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语文教材,因为教材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学习资源,无论对我们的阅读学习还是作文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福建师大赖瑞云教授曾指出“解读文本就是解读写法”,因为读与写应该进行一体化的建设,才能确保学习目标的最大达成。因此,我们应该向一些经典课文学习作文技法,包括论述文核心段落的写法。 为了能够有个直观的印象,下面就以苏教版必修一中曹文轩的议论文章《前方》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五层联想论证法 五层联想论证法是指一个段落分为五层,一般是一层一句话,共五句话,包括从中心句、事例与分析、想象联想到小结等相关内容,层次分明,层层深入。 示例(《前方》第十段): ①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②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③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④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⑤如果我們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分析: 第一层(第一句,小论点)———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第二层———先围绕照片内容(材料)切合小论点进行必要的想象,想象那糟糕的路况,想象那车子的行路艰难,更想象车中人们遭受到的生理上的劳顿;叙述比较具体、生动。 第三层———围绕文学作品(如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与丰子恺的散文)中的事例,来说明作家们都写过“拥挤”的“老掉牙”的汽车,以此证明坐汽车的旅途是“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的,并发出感叹:真是一番苦旅。 第四层———由汽车联想到在其他交通工具(如游艇、飞机、火车)上人们进行旅行的感受,作者使用了反问“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显然,许多事都是相对而言的,更何况使旅人劳顿的除了身体因素,更有心理因素;这层与上面的文字进行对比,属于横向联系。 以上均属于“具象化的旅行”。 第五层———在这“具象化的旅行”基础上,作者再联想到“抽象化的人生”,点明我们都是“苦旅者”。显然,文本内涵递进了一层。 点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