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16747

【新教材】13.1《读书:目的和前提》——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课件. (共36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1498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6张,课件,上册,语文,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读书:目的和前提 黑塞 读书:目的和前提 黑塞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经历; 2、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思路; 3、解读作者的观点,获得教养的途径以及正确的读书观; 4、鉴赏文章中重点的语句,赏析文章中娓娓道来的语言特色。 知体裁:随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知作者: 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之歌》。1904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他于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成 就: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 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 作品: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赫尔曼·黑塞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出生的、备受读者欢迎的作家赫尔曼·黑塞,尽管他遐迩驰名,但仍从事创作。 黑塞六十九岁,回顾以往,成就卓著,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多种类型文章,部分已译成瑞典文。 在德国作家中,他最早摆脱政治压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定居瑞士,并于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然而,由于血统和社会关系的缘故,黑塞认为他既是瑞士人,也是德国人。大战期间,他在一个中立国避难,使他能够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从事其重要的文学创作。当前,黑塞和托马斯·曼是当代文坛上德国文化传统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黑塞多方面的才华使他的作品对我们特别具有吸引力,也使他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对这一切都做出公正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他是位有争议的同时也是坦白的诗人,具有南部德国的思想意识,以自由和虔诚兼而有之的非常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有激昂的反抗倾向, 都是燃烧着的火焰,一旦他认为神圣的东西受到威胁,就会由梦想家变成斗士。如果忽视这一点,就可能把他当成浪漫主义诗人。黑塞在他的作品里说过,人绝不能满足现姿态,既不应仰慕也不应崇拜现实,因为现实粗俗不堪、令人失望、满目凄凉,只有证明我们有优势的力量来否定它,才能改变它。给黑塞授奖比确认他的声望更为重要,奖励是尊重诗人的成就,这种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位善良的人在斗争中的形象。他在悲剧百出的时代里,极为真挚地恪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斗的武器。 知翻译者 2.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王佐良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中美文学交流奖评委会委员和北京市翻译者曼谷会副长。 成就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做出巨大的贡献。著有大量学术论著、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感。多部著作获奖。于199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等。 1.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