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58178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151945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课,罗斯福,新政,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 响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1929年初,第31任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 灿烂,充满希望……” “每个美国家庭里每天都有两只鸡吃, 每家都有一辆汽车……” ———胡佛 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汽车成为大众产品 美国的繁荣 美国工业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1913年为38%,1929年为48.5%。 192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0%以上。 1929年,美国的汽年产量为将近540万辆,平均每6人一辆汽车。 加州的汽车长队 纽约酒店宴会 高尔夫球 爵士乐队 动画 纽约街道 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一、从繁荣到危机 2.繁荣下的危机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及财富分配数据 ①生产力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工人工资增长缓慢 材料二: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生产太多了,卖不出去。 ②购买力严重不足,生产过剩 材料三: 当时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消费。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消费的。 材料四: “假使一个人每周拿15美元用来购买优质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的投资收益来计算,20年后他将至少坐拥80000美元,这种收益会让他富起来。我坚信,任何人都能富起来,而且也应该富起来。” ③(分期付款造成虚假繁荣)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黑色星期四” 新闻记者描写道:“灾难笼罩着交易市场。每个人都想要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 抛售出去。但是没有人想买,这 就使价格更加下跌。” 股票价格下跌的速度之快 甚至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出 最新价格。一天之内就有数万投资者破产。 一、从繁荣到危机 3.经济大危机 ①时间: 1929—1933 ②开始: 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黑色星期四” ) ③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④范围: 美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⑤特点: 持续时间长 涉及范围广 破坏性大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 外贸 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 失业 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⑤特点: 持续时间长 涉及范围广 破坏性大 股市暴跌 银行倒闭 遮遮掩掩等待救济的人们 棚户区———胡佛村” 美国失业者等待救济 无家可归的民众 失业工人激增 “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有人全家走进垃圾堆捡骨头和西瓜皮来啃。因为蛆虫多,捡东西吃时总是先把眼镜摘掉,眼不见为净。 资本家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 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抗议失业的示威游行 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标语 胡佛:自由放任 罗斯福:国家干预 1575万票 2280万票 谁来拯救美国 ? × √ 二、罗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