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63228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阅读(含解析)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98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
  • cover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诗歌阅读 一、诗歌阅读(共25小题) 1.(2022 杭州模拟)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秦风 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王风 君子于役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①,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②? 鸡栖于桀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④。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埘(shí):在土墙上挖洞做成的鸡舍。②佸(huó):会,到。③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④括:相会,会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的手法来叙事。 B.根据内容分析,《无衣》反映了战士们勇于从军征战、保家卫国的豪情;《君子于役》表达了妻子对戍守边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C.《无衣》主旋律激昂奋发,反映了征战生涯中的艰难与困苦,但战士们在行动上高度自觉,对战争前途充满坚定乐观的信念。 D.《君子于役》是一首朴素的诗,女主人公以不加修饰的语言抒发情感,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天然之妙。 (2)简要分析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差异。 2.(2022秋 赣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歌送别① 李白 二龙②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③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江夏时所作。②二龙:指争战之双方。此指曹操和孙权。③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一句,艺术地表现了周瑜以火攻使曹操落得全军溃败下场的情景。 B.“张”“照”二字,极大地渲染了吴军的攻势,是对古战场景象的生动写照。 C.诗人希望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消息,使自己看过信后大壮心胆与气魄。 D.全诗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巧妙地统一起来,意在重点突出后者。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所塑造的周瑜形象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有何异同? 3.(2022秋 广西月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选自《杜工部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急”“高”“哀”“清”“白”“回”等词形象表现了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景物的特征。 B.“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诗人把自己长期作客异乡的境遇放到了寥廓萧瑟的深秋氛围里,更反衬出诗人的孤独落寞。 C.颈联“独登台”照应题目,“百年多病”则交代了作者长期病痛和登高的根本原因,即排遣年老体衰的无奈之情。 D.尾联是时世之恨与个人之悲的交替,是家国之愁与个人之痛的结合,多重愁苦让困顿多病的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 (2)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4.(2022秋 宁德月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①早春作 杜甫 力疾②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注释】①表丈:即表伯叔。②力疾:扶病强起。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标题可知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人的表丈李都督写了《早春》诗给诗人,诗人便写下本诗来酬答;首联“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