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65422

13.2 《上图书馆》(共21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6329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2,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上图书馆 王佐良 学习目标 1.了解王佐良及其文学成就; 2.理解文章中上图书馆之乐的内涵; 3.把握四次上图书馆的异同; 4.欣赏作者对图书馆的礼赞以及对知识的崇敬。 了解作者—王佐良 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写作背景 王佐良在武昌就读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随后南迁,进入西南联大,193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作者在文中主要记述了这段期间的读书经历。 题目解说 “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 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 ,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 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 赞美图书馆。 思考1: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思考2:《上图书馆》一文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 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 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的。 公书林:1929-1935年 清华图书馆:1935-1946年 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亨福莱公爵室”:1947-1949年 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1947-1949年 思考3:“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 特点:有丰富的中英文藏书,而且全部开架,允许学生随便阅览;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 作用:突出“公书林”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对“公书林”的喜爱及怀念,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的收获做铺垫。 收获:①激发了作者阅读英文小说、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 ②养成了看英文杂志的习惯,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知识。 思考4: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实的世界”指什么? 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思考5: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 思考6:第9段引用的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里经典的句子台词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这个覆盖众生的穹顶,这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色火球点燃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作者由上图书馆的经历,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借莎士比亚的话赞美了人类的伟大,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 对人类的赞美,也是作者对图书馆的赞美,更是对知识的赞美和崇敬。升华文章主题。 思考7: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在上中学时,去学校的图书馆“公书林”翻阅英文小说,使作者养成了一个看英文杂志的好习惯。 在清华大学时,王佐良去清华图书馆读书,读到了很多外国论著,使作者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图书馆和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读书,纵情阅读使他心境豁然开朗,并领悟到人类对理性的创造性。 思考8:四次上图书馆环境、阅读内容、情感的对比 环境 公书林:宽敞,舒服,环境优雅,馆外一片绿色,馆内优雅整洁。 清华图书馆: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