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92893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简答题(共2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18814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考,一轮,习之,文言文,答题,24张
  • cover
(课件网)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 内容分析概括(主观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概括分析文意题过去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自2020年以来,新高考两套试卷中都出现了简答题的形式,而且是两种题型同时出现。这不仅体现了新高考卷对文言文文意理解的高度重视,更给我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兼顾选择题和简答题这两种题型。 主观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命题侧重点越来越倾向于现代文阅读的知识点考查。 1.注重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 3.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分值(3分)不高,但通常情况下考生想得到满分比较困难。要点一般在2—5点之间,大部分都属于一个要点1分,考生答出三个即可。 【试题类型1】原因探究类 【命题形式】 1.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 (3分) 2.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3.田光为何推荐荆轲?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4.高力士为什么“不敢深言天下事”?请简要回答。(3分) 5.于谦被判处极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6.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直接原因有哪些?(3分) 【解题思路】 1.审清题干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位置关系、利害关系等)。 2.明确人物的动作行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特点。 3.切实研究结果,由果溯源,探究具体原因。 4.掌握原因的类别(直接,间接;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等),对号入座,以防答非所问。 【典型例题】 1、(2019年新课标卷1改编)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表述。(4分) 【答案】①变法触及权贵利益(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受到权贵打压。②贾谊展示出的非凡才能,遭到权臣嫉妒排挤。③文帝听信谗言,疏远了贾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梁彦光,字修芝。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惠政。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有删改) (1)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2)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诡变多诈的风气治理相州,而是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导致失败。梁彦光第二次治理相州时,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取得成功。 答案:第一次,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严政,发擿奸隐。 【试题类型2】体现表现类 【命题形式】 1.(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后汉书 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